孙蕡
【注释】 金闺:指宫廷。 关河:代指边疆。 祖帐(zhàng):饯别时所设的帷帐。 司马:古代官名。 落帽西风:典出晋人孟嘉,曾于落帽亭被风吹落帽子,故以之喻不惧风雨。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诗人为送张翰赴山西行军而作。当时,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因讨灭吐蕃有功,升为宰相。唐玄宗欲用张翰为幕僚,于是诗人写了这组诗。 首二句“清时况是金闺老”,意谓在清平之世
奉太史令护军公 虞渊捧日帝羽仪,文事武备天人师。 笔端词翰河汉决,胸次韬略风云随。 邦基肇造古伊吕,谟猷笃棐今皋夔。 画图麒麟盟带砺,仙游更与赤松期。 注释: 奉太史令护军公:担任太史令和护军公的官职。虞渊:指古代传说中的日出之地,即虞墟。虞墟在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捧日:比喻辅佐帝王,像太阳一样照耀。帝羽仪:形容皇帝的权威和仪表。文事:指文化、政治事务。武备:指军事准备。天人师
【注释】 君侯:对人的尊称。 东藩:指山东。 帐前铁骑:指在帐外巡逻的铁骑军。金锁甲:古代的一种铠甲,用金银等贵重材料装饰。腰下宝玦:指腰间挂着的宝玉制成的环形物,象征官位。珊瑚枝:指珊瑚树做成的树枝,用作佩饰。 将相:指高级将领和丞相一类的官员。兼权:同时掌管大权。 今始:现在才刚刚开始。身名两存:既保全了性命又保持了名声。今始奇:现在才开始感到奇异。 临风:面对风。搔白首:梳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江南水乡风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京华帝城春事幽,相君家住城南陬。 这句诗描绘了京城春天的景色,但显得有些幽静,因为主人公的家在城南。 垂杨缺处水当户,燕子飞时花满楼。 这句诗描述了杨柳树因缺少枝条而显得有些残缺,门前的水潺潺流过;燕子飞翔时,花儿开满了高楼。 宾客金鱼悬玉佩,儿孙锦带挂吴钩。
注释:文章堂是书房,论交日指与同僚讨论政事的闲暇时光。对榻哦诗指两人并坐吟咏诗词,白昼长指白天很长。晴日画帘指晴天时的画有水波纹的帘子,观水影指看水纹。暖风罗袂散天香指春风拂动罗袖飘散着花香,寻常应制是指平常应对皇帝的命令。四十从戎鬓未苍是指年纪四十才从军,鬓未苍指头发还没有花白。春半黄河冰片解指春天一半的时候黄河的冰雪融化,旌麾几日望敦煌指旌旗挥动几天后就能到达敦煌。 赏析
《昭君五首其二》是一首由明朝诗人孙蕡创作的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晓来毡帐理铅华,对镜偷怜复自夸。 - 诗句解读:“晓来”指的是清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的开始。“毡帐”通常指匈奴的帐篷,这里可能是指王昭君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理铅华”,意指整理妆容,可能是为了在早晨的仪式中准备。“对镜”即面对镜子,表示自我审视或打扮。“偷怜”与“自夸”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偷怜)
【注释】 ①尝草图:诗人曾绘制草图。 ②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勾吻:古代宫室屋檐上装饰的瓦当。青青:形容草木繁盛。 ③惭愧春山草木荣:意思是说,春天草木茂盛,自己感到惭愧。 ④几欲骑龙叩天阙:想骑马去天上叩门(请愿)。 ⑤绿章祈雨护黄精:用绿色奏章请求天子降雨以护养黄精。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京城时写的,描绘了诗人渴望下雨的心情和对朝廷的忠诚,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注释: - 日陪珠履下瀛洲,奏对銮坡最上头。 - “日陪珠履”是指每天陪伴在皇帝周围,穿着华丽的鞋子。“下瀛洲”是指来到瀛洲(古代传说中的大海),即今天的海南岛。“奏对銮坡”是指向皇帝奏事。“最上头”是指在皇帝面前最为尊贵的位置。 - 校艺曾闻三献赋,从军喜遇一封侯。 - “校艺”是指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科目,考生需要参加各种科目的考试,以选拔人才。“三献赋”指的是连续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奖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赏析 《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其六》是明代诗人孙蕡所作。诗中,孙蕡以“万丈文光北斗悬”开篇,描绘了北斗星的灿烂光芒,暗喻翰林宋先生的学问和才华如北斗般高远、明亮。接下来的内容中,作者提到“清名不独域中传”,意味着翰林宋先生的名声将超越地域,流传于四方。接着,“东夷买得潜溪集”一句,则揭示了翰林宋先生著作的价值被远方的东夷所认可,并得以镌刻在扶桑石上
【注释】 海内:指京城。才名:才能和名声。瀛洲:传说中的仙山,在北海中。曾: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翰林宋先生写的一首赠诗。诗人通过送别之谊来抒发对宋先生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他希望宋先生能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造福桑梓的热切心愿。 首句“海内才名五十年”,意思是说宋先生才高望重,在京城已有了五十年的经历。这里,诗人用“海内”一词,既表现了宋先生声名远播、誉满京华的特点,又暗含了他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