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来毡帐理铅华,对镜偷怜复自夸。
如此玉颜君不顾,更从何处选良家。

《昭君五首其二》是一首由明朝诗人孙蕡创作的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晓来毡帐理铅华,对镜偷怜复自夸。

  • 诗句解读:“晓来”指的是清晨,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的开始。“毡帐”通常指匈奴的帐篷,这里可能是指王昭君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理铅华”,意指整理妆容,可能是为了在早晨的仪式中准备。“对镜”即面对镜子,表示自我审视或打扮。“偷怜”与“自夸”形成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偷怜),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的肯定和赞美(自夸)。
  • 关键词注释:毡帐、铅华、对镜、偷怜、自夸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王昭君清晨的打扮场景,通过“理”和“对”,展现了她的细心与自律。同时,“偷怜”和“自夸”也透露出她对自己美貌的自信和自豪。

如此玉颜君不顾,更从何处选良家。

  • 诗句解读:“如此玉颜”指的是如玉般美丽的脸庞,突出了王昭君的美艳。“君不顾”表达了她的无奈和失望,因为皇帝没有珍惜她的美貌。“更从何处选良家”则是在问,如果皇上不珍惜,她又该去哪里寻找真正的归宿。
  • 关键词注释:玉颜、君不顾、更从何处、选良家
  • 赏析:此句表达了王昭君的美丽与无奈,以及她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她的美丽让她成为皇宫中的焦点,但同时也带来了无法预测的风险。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孙蕡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位美丽却命运多舛的女子形象。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再现,也是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