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蕡
【注释】 二十馀年侍禁闱:指翰林学士二十余年。 趋朝常早晚归迟:指每天上朝都很早来,很晚才回去。 春坊一掬临分泪:指在翰林院当秘书官时和宋先生分别时,洒下眼泪。春坊:翰林院。 记得垂髫受业时:指少年时代曾在翰林学馆读书。垂髫:头发下垂至肩的儿童,泛指幼年。 【赏析】 首句写诗人在翰林院做秘书官的二十余年间,每日上朝都要很早,很晚才回家。次句点明时间,写每日上朝都很忙
诗句:盖世文章未是雄,真纯卓有古人风。 译文:盖世文章并不是真正的雄壮,真正的纯真和卓越具有古人的风格。 注释:此句中的“盖世文章”指代的是孙蕡的才华与学问,“未是雄”表明虽然其才华出众但并非最杰出的,“真纯卓有古人风”则是对其文章风格的高度赞扬,认为其既真实又纯正,有着古人的风韵。 赏析:孙蕡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与赞美,他认为尽管孙蕡的才华足以让人瞩目
【注释】 露鬣:指马颈上的鬃毛。风鬃:指马的鬃毛随风飘扬。锦彩鲜:指马身上的锦缎鲜艳多彩。登床:指舞马表演。胡旋:一种马术,骑手骑马旋转。翩翩:形容轻盈地旋转的样子。青骡(luó):青色的骡子,这里比喻皇帝的御用马匹。连云栈:形容高峻险要,难以攀登的山路。衔杯:指饮宴。献御筵:为皇帝设宴助兴。 【赏析】 这是一首咏马诗。首句写骏马的外貌,后两句写骏马在宫廷中所起的作用。诗人以高度概括的语言
【诗句】 令子内庭书制诰,佳孙复作序班郎。 一门三代沾恩泽,更着锦衣归故乡。 【译文】 你的孙子在内宫书写诏令和诰令,你的优秀孙子又做了序班郎。 你一家三代人享受国家的恩惠和荣誉,现在可以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 【注释】 - 令子:这里指你的孙子。 - 内庭:皇宫内院。 - 制诰:皇帝发布的命令和诏书。 - 佳孙:优秀的孙子。 - 序班郎:担任官职的官员。 - 恩泽:恩惠和福泽。 - 锦衣
【注释】 1.致仕:告老还乡。 2.上卿:官名,指三公九卿。古代高级官职。 3.君王:皇帝。 4.重文名:重视文学名声。 5.礼乐:指朝廷的礼仪和音乐。 6.撰次成:撰写成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先生告老回金华时作的。诗中赞扬了宋先生的功绩,表达了诗人对宋先生的崇敬之情。首联“头白勋庸列上卿,君王岂是重文名”,以“头白”二字写宋先生年高,又用“勋庸”二字表明他的功劳
【注释】:1、宋先生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之问。2、门日:每天,指每天与翰林学士宋之问谈经论史。3、孙蕡(fěn):唐代诗人。4、焚谏草:指宋之问多次上书直谏皇帝而被降职的史实。5、风灰蝴蝶:喻指朝政的腐败。6、中庭:庭院,比喻朝廷内。 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宋之问归隐金华的送别之作。诗的前两句写宋之问每日与翰林学士宋之问谈经论史,而自己却独自面对孙蕡的眼睛仍然青翠
注释:新赐的宫衣颜色如雪,回家荣光,庆幸及早春初。 公卿祖帐都门外,人们说风流像二疏。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为翰林学士宋若宪(字叔度)写的一首送别诗。宋若宪因年老请求致仕归家,韩愈写此诗为他送行。全诗表达了对宋若宪的敬意和祝福
诗句原文: 山僧野客莫相过,碑板人间刻已多。 从此黄庭不须读,自开池水养群鹅。 译文: 山上的和尚和野外的客人请不要来我这儿了,人间已经刻满了碑文。从今往后,我可以专心修炼《黄庭经》了,不用再读那些繁杂的东西。我自己就可以在池水里养一群鹅,享受悠闲的生活。 关键词解释: - 山僧:指隐于山林之中的僧人,通常指修行者或高僧。 - 野客:指在野外漫游的客人,一般指游历四方的行者或隐士。 - 碑板
【注释】 几(jī):接近。龙:指皇帝。逆:违抗。进安:进献平安。圣恩:皇帝的恩泽。宽:宽容,宽恕。小儒:小官。日侍:每日侍奉。丝纶阁:皇帝阅览奏章的地方。不得:无法得到。囊中奏稿:指没有机会献给皇帝的奏章。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春,诗人在翰林学士任上,送宋先生归金华,因宋为翰林学士,故有此赠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宋先生得遇明主,后两句言其虽为翰林学士,但无机会向皇帝呈奏疏
注释:千载以来,班扬的作品被尊为经典六经,您高超的才华继续传颂芳名。高丽和日本都派使者到皇宫拜见王公贵族,向皇上问候姓名。 赏析:本诗表达了对宋先生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赞颂了他的才华与成就。首句通过“千载”和“亚六经”突出了其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颔联赞美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颈联则通过高丽、日本等国向他朝拜的场景,展现了他的声望和尊重;尾联则是对他美好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