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 我念祠楼上,西窗对墓田。 小桥横白水,老树带苍烟。 归梦曾三宿,乡心在百年。 杜公有圆石,敢与郭香镌。 诗句注释及赏析 第一句: - 内容解释:《入念其四·北湖祠楼》中第一句“我念祠楼上”,表达了诗人对祠楼的深切怀念。 - 关键词:祠楼、思念 - 背景分析:诗人站在祠楼上远望,西窗外是墓地,这增加了一种沉静和哀伤的氛围。 - 情感表达:通过“西窗对墓田”的描述
【注释】 伯玉亭节相寄示临安平夷纪事诗书答二首 其二 (戊寅) 同备宫寮后,怀人三十年。 使车久离别,诗砚各磨研。 吾鬓巳非昔,公颜岂似前。 何时同剪烛,重话菊花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淳熙八年(公元1189年)九月十九日写给好友范成大的。此诗是酬赠之作,诗人借“菊”言志,表达了自己的心迹。 开头两句说:“同备宫寮后,怀人三十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与你一起侍奉皇帝,怀念故土已经三十年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注释、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出诗人的情感。“阅洞庭水师毕登岳阳楼(丁丑)”是第一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颔联“秋光满洞庭”“波平万顷白”写洞庭湖的秋色和湖面景色。颈联“远浦一何澹,此心相与凝”写远望洞庭湖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怀。尾联“戈船人散后,楚客自扬灵”是说战乱过后,人们散去了
【注释】 丙子:古代纪年法,即天干地支纪年法,丙子年指1976年。 匡庐:庐山的别称。 新耕:春耕。 【赏析】 《春雨(丙子)》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和画面:清晨,春雨淅沥,润湿了大地;中午,春雨如注,滋润着万物。诗人用“畅”字来形容春雨的充沛,用“翻生望雨情”来表现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注释: 伯玉亭节相寄示临安平夷纪事诗书答二首 其一(戊寅) 元老奋天戈,平夷扫穴过。 将军依大树,百姓种新禾。 斩闿劳诸葛,收徵倚伏波。 若非公速捷,吾亦警牂牁。 译文: 元老们奋力挥舞天兵,平定了叛乱,扫除了祸根。 将军们依靠大树,百姓种下了新的庄稼。 斩除叛乱的头目,依靠伏波将军的力量。 如果不是您快速平息叛乱,我也会感到担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平定叛乱的诗歌
【解析】 此诗是作者登沙角炮台阅水师,毕即乘提督之船过零丁外洋,看大嵛山望老万山回澳门,题“瀛舟”船额后作的。这首诗是一首纪事诗,记录了作者在海上观潮、阅炮台和巡视海防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案】 ①茫茫沙角外,巡海一登台。 译文:茫茫的沙角海面之外,我登上了沙角炮台。②潮向虎门落,舟从龙穴开。 译文:潮水向虎门涌来,船只从龙穴出发。③瀛帆乘夜月,火炮动晴雷。 译文
下横州乌蛮大滩拜马伏波将军庙(己卯) 郁水贯乌蛮,楼船旧此间。 伏波横海去,合浦获征还。 人拜矶头庙,滩喧水底山。 篙师能拨险,泼刺出江湾。 诗词逐句释义: - “郁水贯乌蛮”:这句描述的是郁江流经乌蛮地区,为当地带来便利。 - “楼船旧此间”:楼船曾经停泊在这里,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繁荣。 - “伏波横海去”:伏波将军远航南海,展示了将军的英勇和国家的辽阔。 - “合浦获征还”
注释: 我怀念曲江的曲折美景,亭中的王子猷。 诗书堆积如山,竹子修长茂盛。 桃花红雨飘洒,稻穗金黄秋天。 思念之情难以言表,曾在这里泛舟游赏。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在曲江亭中游览,看到满眼的美景,不禁想起王徽之(字子猷)当年在此泛舟的情景,感慨万分,遂写下此诗。 "入念 其七 曲江亭(己卯)"是全诗的第一句,也是开篇之句。它概括了全诗的主旨。诗人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历史典故
我念平山路,清溪十里源。 如将万花谷,并作一官园。 烟月家家舫,楼台处处门。 卅年阅川岳,丘壑不忘鲲。 译文: 我怀念着平坦的山路,清澈的小溪流经了整整十里的源头。如果能够把万花谷全部合并成一个官僚的园林该多好。烟雾和月光笼罩着每一条小舟,高楼的窗户随处可见。我已经在这片大地上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我对山峦的景色依旧记忆犹新。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山水的深情怀念
【注释】 珠湖草堂:指作者家在珠湖边的老宅。己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至孝宗淳熙四年(1177),共四十六年,为南宋中叶。 我念:我想念。珠湖岸:珠湖岸边。先人旧草堂:先人的旧时茅屋,即老宅。 到门:走进家门。布帆:船帆。落:飘落,随风飘扬。曳屐板桥长:拖着木屐走过长板桥。曳,拖拉。屐,木底鞋。 偶捕鲜鱼煮,旋春新稻尝:偶然捕得新鲜的鱼,便煮来吃;又见春日里新长的稻谷,便拿来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