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注意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不可脱离诗句孤立地分析。 【译文】 楼前有几棵树木芙蓉,看到初冬更觉红。 海暖竟无霜可拒,堂高本有日常烘。 千枝次第开相亚,三色参差变不同。 最是晚晴廊下坐,一家人在此花中。 【注释】 戊寅:农历十月十五日,重阳节。 几树:几棵。 红:指芙蓉花开的颜色。 海:这里指池塘。 竞:争。 次第:顺序。 相亚:相似。 参差:不整齐。 最:最妙。
荆州怀古(丁丑) 纪南山外古荆州,一片江城渺渺愁。 春夜梅花沙市月,西风荷叶渚宫秋。 注释:纪南山外指的是荆州地区,纪山是荆州的别称,表示诗人对荆州地区的怀念。江城指代荆州,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思念之情。渺渺表示遥远、空旷,形容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未来的迷茫。沙市月即沙市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月光时的情感。西风荷叶渚宫秋则描绘了秋天时江边的景象,其中渚宫是古代建筑
注释: 咏十三金石文房(甲戌) 斋中积古最精研,一尺檀盘事事全。 金石文房十三器,汉唐北宋二千年。 案头旧拓铜花细,笔下新生墨彩鲜。 翡翠珊瑚皆避席,好同欧赵共清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咏叹自己的书房中的收藏品的。诗中描述了书房中的古董、书画等珍贵物品,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诗句: ``` 柳江犹抱柳侯祠,定是风光异昔时。 青箬绿荷非旧峒,黄蕉丹荔有残碑。 徙移故迹频消瘴,想望高楼合咏诗。 多少文章留恨在,莺啼花落又罗池。 ``` 译文: 柳江仍然拥抱着柳侯祠,肯定风景和以前大不相同。 绿色的荷叶不再像过去一样,黄色的香蕉,红艳的荔枝,还有残留的碑文。 迁移过去的遗迹频频被瘴气侵蚀,只能在高处遥想那些诗歌。 许多文人的作品留在遗憾中,就像那莺鸟和花瓣一样
我们将逐句解读诗句。 1. 登桂林栖霞星岩隐山诸嵓洞 其四 (己卯) 注释:这是诗的标题,表明这是第四部分的内容。己卯是这首诗的日期,可能是作者在己卯年的某月所作。 2. 六洞唐贤共隐名,何能吏隐卧山城 注释:这里提到了六洞和唐贤,暗示诗的主题与山水有关。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即像唐朝的六位贤人一样隐居,而不是像官员那样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之中。 3. 但教识得林泉趣,自可消除市狱情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高攀龙所作,描绘了他在湖南到广西的旅行中的经历和感受。 下面是对每一诗句的解释: - 湘源山下借僧庐:在湖南的湘源山下,他借用寺庙的住所休息。 - 翠嶂清流古画图:山峦青翠,清流悠悠,如同古代的画作。 - 夜雨潇潇听斑竹:夜晚的雨声潇潇,他听到斑竹的声响。 - 晓云梦梦望苍梧:清晨的云层像梦境一样,他望着苍梧山。 - 初冬黄叶犹依树:初冬的叶子依然依附在树上。 -
诗句解读: 1. 登桂林栖霞星岩隐山诸嵓洞,其一:这是一首描写登山的诗。"登"意为攀登,"桂林"是地名,指的是桂林的山;"星岩"是指一个具体的山名,位于桂林。"隐山诸嵓洞"则表示这些山峰和洞穴。 2. 奇峰阳朔尽如簪,一路簪峰到桂林: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阳朔出发,一路上的山峰就像簪子一样美丽。"簪峰"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如同簪子般排列整齐、美丽。 3. 足力尚能跻此胜,山容真可骇人心
注释: 1. 人在天涯送远春,远春还送欲归人:我在天涯之遥,送别了春天,春天却依然送走你,即将离去的人。 2. 风光渐扫缠绵雨,云水原随淡宕身:风光渐行渐远,像绵绵的细雨般消散,云水原本随着我的身影而流动。 3. 玉笋峰多通桂驿,木兰舟小望榕津:玉笋峰上有许多通往桂林的驿站,木兰舟在小河中航行,望着榕津。 4. 秪怜花事成狼藉,那有残红上绣茵:只可怜那些花儿已经凋零
【注释】 桂馆:即桂隐亭。 己卯: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诗人自长安赴东都探亲。 【赏析】 《桂隐亭春宵》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的小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最后两句用典,点明主旨。 第一、二句写晴后的夜景。春天的夜晚,天空放晴,月色格外皎洁,诗人在桂隐亭欣赏着美景,流连不忍离去。“流连光景”意谓陶醉于美好的夜色之中。 第三、四句写风和月光。月色明亮,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只有当风吹来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整体把握诗意,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和重点注意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从手法、意境、语言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是忆雷塘老衲时”的意思是“每逢岁末多风雪”,是想起雷塘庵中的老僧心平。诗人在桂林过除夕的夜晚,思念起雷塘庵中的僧人心平,表达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每当岁暮多风雪,是忆雷塘老衲时:每逢岁末多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