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春宵晴后天,流连光景未能眠。
月如停处当头近,风到和时扑面圆。
废圃竟无花一朵,荒阶惟有石千拳。
闭门守黑犹非妙,白不须知是妙𢆯。

【注释】

桂馆:即桂隐亭。

己卯: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诗人自长安赴东都探亲。

【赏析】

《桂隐亭春宵》是一首描写春夜景色的小诗。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最后两句用典,点明主旨。

第一、二句写晴后的夜景。春天的夜晚,天空放晴,月色格外皎洁,诗人在桂隐亭欣赏着美景,流连不忍离去。“流连光景”意谓陶醉于美好的夜色之中。

第三、四句写风和月光。月色明亮,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只有当风吹来时,才能感到风的吹拂。“扑面圆”形容风力之强。

五六句写景物萧条之感。桂隐亭的废园里,没有一株花;荒芜的台阶上,只有石头堆得像拳头一样多。

第七句点出“守黑”,即闭门不出之意。“白不须知是妙𢆯”(意思是说白昼不必知道黑夜才是妙处),意谓白天虽无月光可看,但有清风相伴,也足以令人心旷神怡。末句用典。“白𢆯”指白日,语出《论语·子张》:“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发感情。从全诗来看,此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含蓄深沉,耐人寻味。诗的开头两句先写景,然后引出诗人的感情。“流连光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写景,“月如停处当头近,风到和时扑面圆”写出了诗人被美妙的景色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开的情景,同时,这两句话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五六两句写景,“废圃竟无花一朵,荒阶惟有石千拳”写出了诗人所见的景物,同时,这两句话又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七八句写景,“闭门守黑犹非妙,白不须知是妙𢆯”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这也说明了诗人为何要“闭门守黑”。

全诗构思精巧,语言简练。前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前三句写景,后三句写情。首尾两句写景,中间四句写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