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
诗句原文 正喜昔闻今见之,泉称第一更何疑。 译文注释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魏了翁创作,描述了他带着客人从康王观出发,向东北行进十里,观赏了谷帘泉景观的经历。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以及对忠诚谋臣的怀疑和失望。 赏析 《丙申携客自康王观东北行十里观谷帘泉》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谷帘泉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忠谋与自己的关系
【注解】 于眉州: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任知州期间所做之事。 士为谋身蛇有足,人于嚣讼鼠无牙。 士:指官吏;谋:谋求,谋划;蛇:比喻官吏;有足:有脚,比喻官吏的权势;鼠:比喻老百姓;无牙:比喻百姓的软弱无力。 狱书一落于公手,不识从来豪大家。 狱书:指诉讼文书;公:这里指白居易;手:指处理;不识:不认识;从来:从过去到现在;豪家:豪富之家。 【译文】 你作为官员要谋算百姓,他们就像蛇一样有权有势
四月癸巳发浔阳馆,过濂溪饭于杏溪憩清虚庵宿太平宫。 注释翻译: - 四月癸已:指的是农历四月的某一天。 - 发浔阳馆:出发到浔阳馆。 - 过濂溪饭于杏溪:在濂溪吃饭并休息在杏溪。 - 憩清虚庵:在清虚庵休息。 - 宿太平宫:在太平宫住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一个清晨,从浔阳馆出发,经过濂溪、杏溪,最终到达清虚庵和太平宫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注释】英云皓雨:形容云雾缭绕,雨丝纷乱。明蠲:清澈明亮。拟把谷帘从黜降:拟将谷帘的流泉贬斥为低下的泉水。超迁:提升,迁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人间第六泉的颂扬。诗中运用比喻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写“第六泉”景色清丽,令人心旷神怡;第二句则以拟人化手法,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第六泉”比作一位高洁、清纯的美人
【注释】 夜直玉堂:晚上值班在中书省。玉堂:中书省,唐时宰相办公地。重上銮坡:重登朝廷。銮坡:即朝廷,皇帝的朝会处。鬓欲宣:发丝已长。“宣”是古代帝王赐给大臣的一种荣誉,表示恩宠,这里指加官进爵。自喜晨趋无愧色:自己高兴的是每天早晨按时入朝,没有惭愧之色。晨趋:古代官员上朝时所举行的仪式,就是按一定时刻到宫门前集合、整队、分班,然后依次进入宫中听政。得安眠:得到休息,得到睡眠。 【赏析】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一。作者为唐代著名僧人贯休,其诗以奇思异想著称。此诗是他在浔阳馆作客期间所作。“四月癸巳发浔阳馆”,诗人在浔阳馆作客时,正值四月的一天,癸巳(十四日)早晨,他离开了浔阳馆。 “旌旗阴里盛传呼”,“旌旗”即旌旗,是军用旗帜。古代军队行军或作战时,常把旗帜插在高处,以示指挥和纪律。这里“旌旗阴里”指军队行进的阴影中,“盛传呼”是指军营中号角声四起
注释:四月癸巳日离开浔阳馆,经过濂溪吃饭休息在杏溪的清虚庵住宿在太平宫。 想要认识真人千古心,只有通过疗饥才能见到杏树成林。 难道就没有世上闲适的桃李树吗,要使人从实践中去寻求真理。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说要想真正了解和理解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去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这个人的内心的真实情况和本质,而不是表面的或者片面的。后两句则是作者自己对这种认识的理解和实践的体会
次韵虞退夫除夕七绝句:人道渠阳尔崄艰,崄艰在彼我何关。却从楚泽宽平后,雕尽从前镜里颜。 诗句释义 1. 人道渠阳: - “人道”指的是人们常说或认为的某种道理或规律。 - “渠阳”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或者特有地理环境的称呼。 2. 尔崄艰: - “尔”可能是你的意思,“崄”意为危险艰难,“艰”表示困难。 - 整个词语表达的是这个地方或情况非常危险且艰难。 3. 险艰在彼: -
注释: 将作监栽竹徐直翁清叟俾予书植贤亭三大字以诗见贻 —— 将作监栽种竹子,让徐直翁清叟给我写了三行字,用来装饰贤亭。 客梦时时绕故山,梦馀砉见玉孱颜 —— 我常常做着在故山的梦,梦醒后看到那如玉般脆弱的面容。 徐公本自无通介,自是时人醉眼斑 —— 徐公本来就没有世俗间的羁绊,只是那些世俗之人被他的外貌迷惑而无法自拔。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徐直翁清叟赠给他的书法作品之后所作
四月癸巳日,从浔阳馆出发经过濂溪吃饭于杏溪,歇息在清虚庵住宿太平宫。 从清虚庵走过上宫,千言万论总谈空。 打算跟随他人说一句话,曾与心商量不愿意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