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了翁
【注释】: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其三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的五月初六或七月初六,此时白昼最长。祭祀阏伯是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火种,使人们摆脱了以火狩猎、取食的原始生活。 朝罢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wù)成行。 朝罢:早上退朝后。 衣冠:指穿戴整齐的官服和帽饰。 牣宇:充满庭院。 鹜:鸭子,这里指官员。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须臾:片刻。 排马:骑马疾驰。 私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描绘了讲筵侍立的场景。 诗句释义: 1. 须臾讲殿报班齐,拜罢东升一半西。 - 须臾:片刻之间的意思。 - 讲殿:讲学之地。 - 报班齐:报告行列整齐。 - 拜罢:拜完后。 - 东升一半西:东方升起来了的一半,西边也升起来了的一半。 2. 两序公卿皆赐坐,史臣讲读右隮。 - 两序公卿:朝廷中的两个级别(指三公九卿)。 - 史臣:史官。 - 讲读:讲解文章或历史。
【注释】 讲筵:古代帝王召见大臣或儒生,就经义、政事进行讨论的场所。侍立:站立在皇帝身旁。御前:指御座之前;御座:皇帝坐的地方。 亲赐密云龙:亲自赏赐给臣子。 起揖、坐尝:起身和坐下,泛指行礼。还再拜:又行一次拜礼。 侍臣:侍奉君主的人。趋出:小步快跑地走出。辇(nian):帝王所乘坐的车。还宫:回到宫中。 【译文】 御座之前亲自赐给秘密赐予的密云龙,讲完后分列两行站在中间。 起身行礼坐下品尝
【注释】: 后殿:指皇帝的寝宫。侍立:侍卫。奏事臣寮(cháo shì chén liáo):进呈奏章的大臣。下玉阶:走下台阶。舍人:官名,掌管文牍文书,侍奉皇帝左右。承旨:奉命传达皇帝口诏旨意。殿东来:从殿东面来。一声门:一声传报,没有事情。还宫:返回皇宫。侍卫回:回到侍卫值班的地方。侍卫,皇帝出行时的护卫人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皇帝上朝、退朝情景的诗
【注释】 讲筵: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学官。侍立:在旁侍候、站立。内门:宫禁之内的门。少选:稍待。诸珰:宦官。 【赏析】 这首诗写宦官们争着入值皇帝讲筵的情景。 开篇“晨趋东朵侍天颜”一句,写宦官们入朝时,个个急急忙忙,像晨鸡一样地鸣叫,向皇帝报告说,他们已到齐了。这反映了宦官们的权势之大。 “奏事班回帝辇还”,意思是这些宦官们一进宫就立即回到皇帝身边,准备接受皇帝的召见。
【注释】 八月七日:唐制,以七月一日为上巳。此诗当作于上巳之日,即农历七月初七。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省记:记录、记忆。省:通“诵”,指背诵。次(zhòu):次序。 微之:元稹的字。微之曾谪会稽居:元稹曾被贬官到会稽居住过。 州宅:指会稽县的州府和住宅。 诗联画不如:指会稽县的州府和住宅没有诗人的诗和画那么美。诗联:诗文书画等艺术形式;这里泛指诗歌和绘画。 绕阁烟岚: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绕:环绕。
【注释】 真除:真除官,即实授官职。后谩记所见:后来闲着无聊,便随便写诗记录一下所见到的景物。晓风鞭袖闯天关:拂晓时分,我骑马挥动衣袖,闯过了天门关。滥缀:胡乱编缀。东西两省:指中书省、尚书省。班:官名。入趋:进见。东朵殿:指皇宫中的东宫。番休:辞官退隐。侍臣还:辞官回家。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因被贬谪而写下的一首感怀之作。首句“真除后谩记所见”,点出题旨。“真除”即实授官职
【注释】 真除:指任官。谩:空,徒然。记注:指在案牍上记录。愆期:逾期不交。后殿前朝:皇帝退朝之后到中书省值班。直:值班。光:照耀,辉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中书舍人时写的。他任官之初,曾在中书上奏文表,其中写道:“陛下即位以来,励精求治,万机之暇,常临听政;而臣每奉召入阁,则退坐私室,未尝敢有窥视。”这反映了他对皇帝的崇敬和对职责的尊重。 诗的第一句写他在任职之初,曾上书言事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叔兄生日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西叔兄的赞美和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花底班行锦样明”:这句诗描述的是宴会上的场景,花朵之下的人们(即宾客)就像织锦一样绚丽多彩,明亮如锦。这里的“花底”指的是宴会的场地,“班行”则是指宾客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2. “中闲宁少紫青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宴会之中,才华出众、色彩斑斓的人并不多
【注释】 1、射殿引:在射殿中引见诸班。出官人:指被皇帝召见的官员。拽垛子:牵引弓弦,使箭矢张满。2、十作朋:指十个人一起拉弓射箭。3、射馀回首列前荣:射完后回头望望前面的荣耀。4、须臾:一会儿。当殿:正对着大殿。听宣授:聆听皇上的诏书。首下尻高万岁声:头低下来,臀部抬高,发出万岁之声。5、赏析:这是一首咏武试的诗。诗中的“射殿引诸班出官人”,写武试开始时,武举人从射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