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注释】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四十九:此诗写诗人眺望东海,遥想友人。 五髻峰头望海东,烟重重又水重重。 五髻峰在浙江省乐清县北,山峰形似美女梳妆,故又名“梳妆山”。 同人相见论心事,又得西来一信通。 同人:指朋友或同志。同人相见,意即朋友相聚。论心事:谈心,交流思想。又得西来一信通:指又收到了从西域寄来的信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眺东海、思念朋友的心情。 首句“五髻峰头望海东”
【注释】 1. 偈(jié):梵语“伽陀”译音,即佛教韵文。偈颂,指用佛教语言写成的诗体。 2. 其一百三十九:此诗为第150首。 3. 空手把锄头:比喻自己没有学问却要去做学问工作,就像空着手拿着锄头去耕田一样。 4. 桥上过:比喻自己没有知识却要去做学问工作,就像在桥上行走一样。 5. 水牛: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水牛一样强大有力。 6. 桥流水不流: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桥上的水流一样
【注释】偈颂:佛教禅宗中一种念诵佛经的韵文。一百五十首:这是《大藏经》中的一卷。灵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相传为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圣世:指太平盛世。圣,神圣。细掬:轻轻捧起。清泉:喻佛经。揩老眼:比喻读经使人开悟。豁开:推开、打开。云雾:比喻迷惑、烦恼。青天:比喻佛法。 【赏析】此诗写于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当时诗人正隐居在浙江天台山。此诗以禅语入诗
释义:参禅修行必须意志坚定,一旦入手就立刻判断是非。 注释:《参禅颂》是一首偈语诗(即佛教中的颂体诗), 其内容多以佛家思想为题材, 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修禅的诗歌,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修禅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一旦开始修行就立刻判断是非。这种态度在佛教中被称为“无欲则刚”,意指只有心无杂念、没有私欲的人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参禅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
【注释】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四十六 涅槃心,差别智。:觉悟到涅槃的境界,才能理解一切的分别和智慧。 一非一,二非二。:这是佛教的一种观点,即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绝对的独立存在。 自古诸上贤,曾未达斯理。:自古以来,那些有学问、有修养的大贤人,都未能理解这个道理。 直饶恁么会得,也是乌龟行陆地。:即使你完全理解了这个原理,也只是像乌龟一样在陆地上爬行。 【赏析】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圣明君”、“法身”。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尊临四海圣明君,步步毗卢顶上行。 - “尊临四海”意味着皇帝统治着整个国家,如同天降其下。 - “圣明君”指的是英明而有道德的君主。 - “步步毗卢顶上行”描绘了皇帝在皇宫中,步步前行,直至到达最高的宫殿——毗卢顶。 2. 自己法身只者是,巍然千古振佳声。 - “自己法身”指的是皇帝本人,他的法身(即真我)显现在世间。 -
注释1: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四十三 宸奎飞下九重天,凤舞鸾翔墨色鲜。水石山云最佳处,慇勤一炷玉炉烟。 注释2:宸奎:即指帝王的御笔,此处指帝王的御诗或书法作品;九重天:指天上的宫殿;凤舞鸾翔:喻指帝王的书法飘逸如凤凰飞舞,鸾鸟飞翔。墨色鲜:指帝王的书法色彩鲜艳,富有生命力。水石山云:指自然风光,是帝王书法的最佳观赏环境。慇勤:指殷勤、热情之意。一炷香:指点燃的一支香,用于祭祀。玉炉烟
这首诗描述了八月的天气情况,以及农民们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八月初一,好个消息。(八月初一,这是一个好消息。) - 注释:八月初一通常意味着天气转晴,农事活动重新开始。 2. 积雨报初晴,新凉生八极。(久雨终于停了,带来了新凉意。) - 注释:久雨之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3. 禾稻满田畴,催人早收拾。(田野里满是稻谷
【注释】 十月十五日,败叶堆积像云朵,寒冷的风推开窗户。 东窗下,东边西边都是提携处。 参悟玄妙的人啊,须记住古人的话。 古人有话说:“百岁光阴切莫虚度。”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翱创作的《示子侄》。 “十月十五日”点明节令,写诗人与儿子在寒风中相会。“败叶堆云”比喻秋天的落叶堆积如云,渲染出深秋的萧瑟气氛。“寒风推户”描写深秋的气候特征。“明窗下,东司头”写诗人坐在明亮的窗户下,面对东面
注释:这是一首赞美贤明的君主和辅佐他的大臣的偈颂诗。 “贤明宰辅”是赞美那些有才能、智慧和仁爱的宰相,他们能够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 “圣明君”则是指那些英明神武的君主,他们的智慧和才能足以治理国家,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好语山中喜得闻”是说这些美好的言语在深山之中才得以传播,使得人们得以听闻。 “愿饮淳风餐至化”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君主和臣子们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以清廉的政治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