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动地清风来未休。
咄,下座佛殿,别听因由。
【注释】
- 偈(jié):梵语“伽陀”译音,即佛教韵文。偈颂,指用佛教语言写成的诗体。
- 其一百三十九:此诗为第150首。
- 空手把锄头:比喻自己没有学问却要去做学问工作,就像空着手拿着锄头去耕田一样。
- 桥上过:比喻自己没有知识却要去做学问工作,就像在桥上行走一样。
- 水牛: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水牛一样强大有力。
- 桥流水不流: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桥上的水流一样,即使被挡住也仍然会流过去。
- 动地清风来未休: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清风一样,能吹拂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受益无穷。
- 咄(duō):感叹词,表示惊讶、疑惑或不满等情绪。
- 下座佛殿:比喻自己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或环境。
- 别听因由:意思是不要听我的解释原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学问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句“空手把锄头”比喻自己没有学问却要去做学问工作,就像空着手拿着锄头去耕田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空手拿锄头”形容为一种无用的行为,暗示了作者对知识与学问的重视。
第二句“步行骑水牛”,比喻自己没有知识却要在社会中立足,就像在桥上行走一样。这里的“水牛”象征了强大的力量和能力,意味着即使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
随后,第三句“人从桥上过”,比喻自己没有知识却要在社会中立足,就像在桥上行走一样。这句诗再次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过桥”比作一种需要知识和能力才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句“桥流水不流”,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桥上的水流一样,即使被挡住也仍然会流过去。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桥流水不流”比喻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即使面临困难和阻碍,也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知识。
最后一句“动地清风来未休”,比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清风一样,能吹拂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们受益无穷。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清风”形容为能够影响到整个大地的力量,寓意着学问的重要性和广泛影响力。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学问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知识、努力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