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注释: 1. 一月相抛不出门:一个月都不出门。相抛,指分别后各行其是。 2. 几经花县几烟村:几次经过花县,几次经过烟村。花县,古县名,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南。 3. 桑麻影里炊香早:桑树和麻树的影子里,早晨烧饭的香味很浓。 4. 松竹阴中笑语温:松树、竹子的阴影里,笑声温暖而和煦。 5. 幽磬朝离迎白日:清晨离开寺庙时,幽静的磬声迎接初升的太阳。 6. 疏钟晚泊送黄昏:傍晚时分
月五日即农历的五月一日,那堪时正午。 采药药最灵,问疾疾即愈。 注释:那堪:难以忍受或承受。正午:中午。采:采集,指采摘草药。那堪时正午:形容时间是中午,非常难以忍受。采药药最灵:采摘草药,草药最为灵验。问疾疾即愈:请医生治病,病马上就会痊愈。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农历五月一日,太阳直射,中午时分,人们很难忍受炎热。此时,如果能够采摘到一些草药,服用后可以快速治愈疾病,那么这个时期就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注释】 “一非一,二非二。”: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字数相同,但是内容不同。 “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仰头时看不到天空,俯首也看不到地面。 “一即一,二即二。”: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字数相同,但内容不同。 “仰面见青天,低头亦见地。”:仰头时能看到晴朗的天空,低头时也能看到大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 第一句“一非一,二非二。”
我们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常在途中久不归,可怜庭户草离离。 释义: 经常在路上行走,却久久不能回到故乡,家中庭院的草木已经长得茂盛而稀疏。 - 常在途中久不归: 描述诗人长期在外,未能回家。 - 可怜庭户草离离: 表达了家中庭院里草木生长茂盛而稀疏的情景,反映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 青山门外忽相见,问著刚然道不知。 释义: 突然在青山门外遇见了老朋友,但问他是否还记得旧时的情形
【注释】偈颂:佛教的一种唱诵经文的韵文形式。 峭峻门庭,平白道路。 担板睦州,面壁鲁祖。 不问南来北来,东去西去,须信长年不出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于修行、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向往。 “峭峻门庭,平白道路。”这是说寺庙的门庭陡峭险峻,道路上也是平坦宽广,给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神秘感。这里的“峭峻”和“平白”都是形容寺庙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诗人传达出一种对修行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三十一闰三月十五,灵山有语今分付。 心洞十方,通今贯古。 路未回人,朝朝复暮暮。 不醉桃花村,定入杏花坞。 何如相唤复相呼,飞来峰下吃茶去。 注释:闰二月十五,灵山有语今分付,指在闰月十五日,灵山寺里有一种说法要分给世人。心洞十方,通今贯古,指心灵如明镜般透彻,能通古今。路未回人,朝朝复暮暮,指人生道路尚未回到原点,每天都是早晨到晚上。不醉桃花村,定入杏花坞
注释: 1. 与么来者,过者边立:与么是“不”,来者是“有”。过者是“无”。边立是站立的意思。意思是说,当有人来到的时候,我们就要站起迎接。 2. 不与么来者,过者边立:不与么是“有”,来者是“无”。过者是“无”。边立是站立的意思。意思是说,当没有人来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站立的姿势。 3. 与么不与么,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与么是“不”,不与么是“无”的否定。花是比喻,指的是人的行为或态度
【译文】 云门寺的钟声,在腊月二十五日响起。 惊醒了陕府的铁牛,撞倒了石霜角虎。 时间与机遇已经相当吻合,因缘难以莽卤。 【注释】 偈颂一百五十首:这是一首偈颂,即佛经中的颂词,用来赞美佛法。偈颂一百五十首是指《云门三昧》中一百零五首偈颂。 其一百二十七:这首诗是第一百二十七首偈颂。 云门一曲:指云门寺的钟声。 腊月二十五: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称为腊月。 惊起陕府铁牛
注释: - 春山青,春水绿,独立危亭看不足。 - 李花白,桃花红,一色同中又不同。 - 知音惟有寒山子,拊掌歌笑临春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卷,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1. "春山青,春水绿":描述了春天里山的青绿色和水的绿色,给人以清新、生机勃勃的感觉。 2. "独立危亭看不足":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亭子上,眺望着周围的美景,感叹其美无法尽观
注释:我有一种方法,到处都在运用。 提起分开,放下捏聚。 两手拿着,一手分配。 江西曾有言传,这种方法是主要方法。 译文:我有一句话,到处都是。 提起就分散,放下就聚合。 双手拿着,一只手分发。 江西曾有言传,这方法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