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心月
【注释】 朝:早晨。 暮:傍晚。 玩水游山:指游览山水。 徐行:缓步。款步:慢步行走。 是则不动道场(dàoháng ):佛教语,即法轮常转之场所。 不是亦在里许:即使不在法轮道场,也在里许范围之内。 石霜角虎:指佛家用语“石霜”,和“角虎”合称为“四兽”。 【赏析】 《颂古十六首》,全名为《颂古十六首偈》。这是一首颂文,颂的是佛家的“法轮常转”。颂文开头说:“朝西天,暮东土。”意思是说
注释:在叹息声中,我俯仰之间就已度过三千个世界。如果让我明白这个道理,我的鼻孔从来都是向下弯曲的。 赏析:诗人借对“明斯旨”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叹老汉”,感叹自己已经年迈;“明斯旨”,指明白其中的道理;“草离离”,形容大地上的草木繁茂生长。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世事沧桑的思考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第一句:“昭昭”形容眼睛明亮,“心目”指内心世界。“色尘里”是说眼睛所见的世界都是尘世的表象。 - 第二句:“晃晃”形容光芒四射,照耀四方,“色尘心目间”指的是心灵所感受的世界,也是尘世中的美好。 - 第三句:“直下裂开”形容内心的冲突和矛盾,“犹是钝”表示这种冲突和矛盾依然存在,无法解决。 - 第四句:“那堪”是说怎么承受得起
【注释】 善法堂:即善法寺,位于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 善法堂前探浅深,寒涛平地涌千寻:善法堂前水势深浅不一,平地涌起一层层波澜。 探竿靠壁出门去,也是贫儿拾得金:用一根竹竿试探水深,然后走出门去,就像贫穷的小孩捡到了金子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善法寺门前的水势汹涌澎湃,波涛翻滚。诗人以“贫儿拾得金”为喻,写出了善法寺门前水势的险恶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四十七然灯之前,六六三十六。 在佛教中,“然灯”是修行者修习禅定时使用的道具,代表清净心。这里用“三十二”,因为“然灯”有三十六面,表示从第一面到第三十二面,每个面都代表着一个修行的阶段。这里的“六六三十六”是指这个范围。 然灯之后,九九八十一。 在佛教中,“然灯”有八十一面,代表更高层次的修行。这里用“三十二”,因为“然灯”有八十一面,但只有三个“十”,即三十个“一”
溪山送别出门日,云水相迎得路时。 七佛轨仪持钵去,满船载得月明归。 注释:溪山之间送别的日子到来,云水之间迎接的道路展现眼前。遵循着佛门的仪轨,拿着钵盂离去,满载月光的船只归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别离与重逢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表达离愁别绪。首句“溪山送别出门日”描绘了离别的清晨,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但同时也透露出即将离别的哀愁。第二句“云水相迎得路时”
【注释】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四十九:此诗写诗人眺望东海,遥想友人。 五髻峰头望海东,烟重重又水重重。 五髻峰在浙江省乐清县北,山峰形似美女梳妆,故又名“梳妆山”。 同人相见论心事,又得西来一信通。 同人:指朋友或同志。同人相见,意即朋友相聚。论心事:谈心,交流思想。又得西来一信通:指又收到了从西域寄来的信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眺东海、思念朋友的心情。 首句“五髻峰头望海东”
这首诗是佛教偈颂中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云漫漫,水漫漫(云彩无边无际,水面也无边无际):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2. 往来一致,高下同观(人们来来往往,高低都一样):这句诗强调了社会的平等性和公正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 3. 炊无米饭,饱不来入甚易(没有米饭吃
注释: 恁么说话,大似肥处添,瘦处减。 殊不知东山老人,惯得其便。 这首诗的译文是: 你这么说,就像在肥的地方增加,瘦的地方减少。 但你不知道,像东山的老人那样熟悉,他们总是能得心应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意。首先,诗人用“恁么说话”来引出主题,然后以“大似肥处添,瘦处减”来形容说话的方式,既形象又生动。接着,诗人以“殊不知”为引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属于佛教偈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1句 注释:清净慈门,是佛教寺庙的大门,象征着佛教的纯洁和慈悲。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佛教寺庙的大门,象征着佛教的纯洁和慈悲。通过“清净”和“慈门”两词,表达了佛教教义中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 第2句 注释:“共生如来一妙相”,这里的“如来”指的是佛陀,是佛教中的最高存在。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