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解析】 (1)“凉宵”意为“清凉的夜晚”;“苦短”意为“非常短”,与“无眠”连用,表现了诗人因夜长难耐而失眠的无奈和痛苦。这两句诗写诗人在夏夜中无法入眠的情景。 (2)“风物虽殊壤,星河却共天”意为“虽然景物不同,但天空中的银河却是相同的”。这句是说诗人身处异地,仰望星空,仍能发现那熟悉的北斗七星,由此联想到家乡,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3)“银槎”即“银桥”,这里指银河;“玉宇”指天上的宫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理解和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情感和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冬夜寒于水”,冬天的夜晚寒冷得如同冰水一样;“无眠似不禁”,没有睡觉就像不能忍受一样。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彻夜难眠的苦况。“江湖为客久,雨雪入年深”:在异乡漂泊多年,又逢大雪纷飞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以及季节变换给生活带来的困扰,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时的孤独、寂寞和无助
雨过许叔大 山雨沾衣湿,江云度水寒。 绿蚁春浆瓮,青丝野菜盘。 注释:雨水过后,山中的云雾沾湿了衣裳,江上的云彩飘过水面显得格外寒冷。春天的酒坛里泡着绿蚁,野菜盘中装着青丝。 译文:山中的云雾沾湿了我的衣裳,江上的云彩飘过水面显得格外寒冷。春天的酒坛里泡着绿蚁,野菜盘中装着青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中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前两句通过描绘雨水、云雾、江水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春天山林的美丽和清新
【注释】 1. 云气流天阔:云气流动,天地间显得非常空旷。 2. 雷威积雨深:雷电的威力使雨水积聚得很深很深。 3. 未秋何飒飒:秋天还没有到,却已经风声大作,树叶沙沙作响。 4. 入夜转沉沉:夜晚降临时,雷声更加响亮。 5. 多稼苍生命:庄稼茂盛,给人们带来了生机。 6. 丰年逆旅心:丰收之年,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7. 道逢农父说:在路上遇到一个农夫。 8. 如落万黄金
端午得江字 五月榴花雨,生凉到北窗。 盘行金粽九,人醉玉瓶双。 黑发虽云改,丹心尚未降。 诗成感今古,因吊汨罗江。 【注释】: 五月榴花雨,生凉到北窗。 五月榴花盛开如雨,清凉的风拂过北面的窗户。 盘行金粽九,人醉玉瓶双。 盘中摆放着金黄色的粽子,人们陶醉在美酒之中。 黑发虽云改,丹心尚未降。 即使白发已多,但忠诚的心永不改变。 诗成感今古,因吊汨罗江。 诗歌完成之际,我感叹古人今人
【注释】: 去客犹为客,今宵喜有家 —— 去时是客人,今夜却有家。 唤儿行绿酒,教女戴春花 —— 叫儿子喝绿酒,叫女儿戴春天的花。 自喜新正近,谁怜暮景斜 —— 自己喜欢新春将近,谁知人已老迈黄昏将至。 题诗逐穷鬼,无用柳为车 —— 写了诗去驱赶穷鬼,没用柳条做车。 赏析: 这首诗的首两句写除夕之夜,全家欢欢喜喜团聚的情景。诗人在异乡漂泊多年,如今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了
冬至 在客舍里逢上长至节,山中习练短诗吟。 阴阳争竞昼夜长短,日月继升沉没。 人与梅花一样老,春随竹叶渐深。 因知道沉醉后,翻动故乡心。 注释: 1.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年的第23天,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2. 长至节:中国古代以地支记月的一种历法,长至节即冬至之后的一个月,此时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3. 山中:指诗人隐居的地方或他所在的地方。 4. 阴阳争竞:指太阳、月亮的对立和竞争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前半写诗人对“文章误人”的深刻认识,后半则写诗人与朋友的情谊。这首诗语言平易、通俗、自然,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全诗以议论入诗,寓情于理,既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①愁吟:抒发忧愁的诗句。②乾坤:天地。③着愁身:身受忧愁。④识(zhì):明白、了解。⑤甘于:乐于。亲:亲近。⑥野花:野花。⑦江燕:大燕子。⑧狂客:豪放不羁的人
【注释】 1. 双竹图:这是一幅画,画的是两棵竹子。 2. 湘江秋影水云宽:描绘了湖南的湘江秋季景色,水面宽阔,云雾缭绕。 3. 笔底移来只两竿:意思是说这幅画是用笔在纸上画出来的,而画中的两棵竹子就是现实中的两棵。 4. 若挂高堂无六月:如果这画挂在高高的厅堂上,那么这个厅堂就没有六月的阳光。 5. 洒衣苍雪不胜寒:衣服因沾满雪花而显得苍凉,承受不住寒冷。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