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
【解析】 此诗为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少隐乌皮几”中的乌皮几,是古代的一种家具,以乌木制作,上面刻有花纹。“群书且罢看”意为暂且放下书卷,去观赏春景。“湖柳藏歌棹”中的歌棹,指船上的桨,泛指船。“山花拂马鞍”中的山花,指山上的花朵。 【答案】 译文: 我常躲藏于乌皮几旁,暂时放下书卷去观赏春景; 客居在灯下聚集着思绪,春天的事情如同雨后残存; 湖边的柳枝掩映着歌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农村的景象,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信是春多雨,村村水接连。 - 注释: “信是”表示确实是、的确如此。“春多雨”指的是春天时雨水较多。“村村水接连”形容雨水连绵不断,从各个村庄流过来。 - 赏析: 这句诗以“信是”开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多雨现象的确认。通过描述“村村水接连”
田头 莫怪田头望,幽怀未易论。 诗题随处处,农务自村村。 鹭点青山破,牛耕白水翻。 出门无半里,归路任黄昏。 译文: 不要奇怪农民总是在田头眺望,他们心中的情感难以言说。 诗的题目随着每个角落出现,农民的劳作也自各个村庄展开。 鹭鸟点缀着青山,打破宁静的画面;牛儿在白水中翻动,搅动一片水波。 走出家门不过半里远,回家的路却要等到黄昏时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都是七个字,共四句,总共20个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野翁争席罢,归路又昏黄。(注释:野外的老人结束了宴会,回家路上又显得昏暗无光) 2. 步绕阴崖险,衣飘积水凉。(注释:他沿着阴暗的山崖走,衣服被积水打湿了感觉凉爽) 3. 高枝才宿鸟,衰草更鸣螀。(注释:高高的树枝上只有一只栖息的鸟,衰败的草叶上又有蟋蟀叫声) 4. 因忆陶元亮,田园兴不忘。(注释
【译文】 秋日山路,晴空万里,我骑着车子,心情舒畅。 野花盛开,艳丽夺目,留住游人驻足观赏。 山鸟飞翔,欢快的鸣叫,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山岩重叠,地势险峻,水声潺潺,如诗如画。 若说最美的景致,那一定是红树了。 【赏析】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五言律诗作品。首联以写景起笔,写秋日里山路上晴朗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颔联写路旁的野花、飞鸟等景物,表现了旅途中所见之美好
【注释】 十月农家:指农家十月里的生活。 山坞孤村路:深山里只有一座孤零零的村庄,路上没有行人。坞:山谷。 把茅遮旧屋:用茅草盖着旧房子。 烧土作新田:烧土为田,即开垦荒地。 瓶有储留粟:指家里储备有粮食。 官无横索钱:官府不向百姓索取钱财。 举家虽不饱:全家虽然不很富裕,但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随分过今年:随遇而安,勉强度日吧。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十月的生活
诗句释义 - 客怀谁与适:表达的是诗人在早春时节,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心中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客”指的是远离家乡或不安定的生活状态,而“谁与适”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渴望有人陪伴的心情。 - 偏是早春时:强调了早春时节的特殊意义。早春代表着新生和希望,但在这个时期,由于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不满,他更倾向于独自感受这个季节的美好,而不是与他人分享。 - 红点溪桃萼
幽居似画屏,诗句满柴扃。 水绕篱根白,山连瓦缝青。 无能治安策,有分太玄经。 野老时相过,应期煮茯苓。 注释: - 诗句满柴扃:意思是诗篇充满整个柴门。 - 水绕篱根白,山连瓦缝青:意思是水流绕过篱笆边缘的白色,山峦连绵到屋顶的青色。 - 无能治安策:意思是没有能力制定安定的国策。 - 有分太玄经:意思是有着天赋的智慧和才能。 - 野老时相过:指的是村里的人经常来拜访我。 - 应期煮茯苓
【注释】 1. 村僻无人到:村子偏僻,没有人来。 2. 安居似野僧:住在这里像出家人一样。 3. 柴门交岸竹:用竹子做成的柴门,靠在河岸边。 4. 茅屋带溪藤:用藤条做的茅屋,靠近小溪。 5. 煮粥宜杂稻:煮粥最好放一些米和豆子。 6. 分茶间老菱:喝茶的时候可以吃一些菱角。 7. 百年堪乐此:一辈子可以快乐地生活在这里。 8. 生计日相仍:生活一天天延续下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十月晴宜雨,芃芃野菜新”意思是:十月天气晴朗适合下雨,地里的野菜新鲜又茁壮。“皇天无弃物”意思是:上天不会抛弃任何东西。“生意颇如人”意思是:庄稼的生长状况与人的精力旺盛相似。“落箸银丝滑”意思是:筷子在饭上滑动如同银丝一样光滑。“倾筐翠色匀”意思是:把竹篮里的绿叶倾倒出来,绿的颜色均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