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浪淘沙 其二(1908)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以洛水桥边的春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色。诗中通过春风、碧流、琼砂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以下是对该诗句的逐句释义与赏析: - 诗句: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 译文: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 -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洛水桥边春天的景象。"洛水桥边"指的是地理位置
【解析】 “靡靡”意为“柔弱、软弱”;“古今愁”,意思是“对过去和现在的忧愁”;“悠悠”,指“长久”;“负前修”,意思是“辜负了先人的遗志”;“堪”意为“能够”,“葬身埋骨”意为“安葬遗体”;“仙洲”指“仙人居住的地方”;“明月恰当头”意思是“月圆时正当头顶”;“恩爱觉来都是幻,遑论雠仇”意思是“恩爱的夫妻醒来都成了幻影,还谈什么仇恨”。 【答案】 (1)靡靡:柔弱。 (2)古今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烽火遍西东,凄绝芳丛。 - 烽火: 指战争的烽火,常用以象征战乱和动荡。在古代中国,烽火是用于传递紧急信息的手段,一旦点燃,就意味着有战事发生。这里的"烽火遍西东"表达了战争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 凄绝: 形容景色、情绪等极其悲伤、凄凉,无法用言语形容。在这里,它用来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景象。 - 芳丛: 通常指美丽的花草聚集的地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全诗如下: 淅淅更飕飕。 好梦难留。夜长寒逼满庭秋。 挑尽一灯香烬暗,风动帘钩。 旧事与新愁。 齐上心头。芭蕉如怨啼难休。 好似琵琶江上曲,弹泪孤舟。 注释: 1. 淅淅更飕飕:形容雨声细密,冷风嗖嗖吹来。 2. 好梦难留:美好的愿望难以持久。 3. 夜长寒逼:夜晚漫长,寒冷逼人。 4. 挑尽一灯香烬暗:点着的灯芯已经燃尽,只剩下昏暗的光芒。 5. 风动帘钩
浪淘沙 新雨涨银塘。 杨柳轻黄,偶然经过郁金堂。 鸾镜乍开窗半启,恰好晨妆。 挽髻坐闻香,眉语商量。 丁宁切莫露轻狂。 真个相怜侬自解,妒眼须防。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的词作。上片写女子在初雨后的清晨,偶然经过男子的家门前,发现他的窗户半开,于是便去窗前梳妆打扮。下片则描绘了他们在室内的亲密互动,以及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全词以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感情,展现了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
诗句释义: 1. "愁味比秋浓" - 形容心中的忧虑或愁绪比秋天的萧瑟还要浓厚。 2. "雨滴疏桐" - 描述的是细雨打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声音清脆而悠扬。 3. "来书似有泪痕封" - 指收到的信函上似乎还留有泪水的痕迹,暗示信件中包含了悲伤的内容。 4. "梦里痴人争盼醒" - 描述梦中的人因为极度渴望清醒而挣扎着想要醒来。 5. "醒也匆匆" - 即使醒了,时间也不会停留,一切依旧匆匆而过。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 第一句“潦草一年年,似人蚕眠。” 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即在这一年里,作者的生活如同蚕一样,处于一种忙碌而疲惫的状态。 第二句“玉堂清冷与萧然。” 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状态,玉堂(指官场)清冷且让人感到孤独和凄凉。 第三句“解意江湖飘泊苦,我亦啼鹃。”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他理解并感受到了江湖中人们的艰辛和苦难,同时也表示自己也承受着类似的痛苦。
浪淘沙是唐代词牌名,属于中调。此词为作者在旅途中所作,以“一树碧桃花”开篇,描绘出一幅春天的美景。接着,词人描述了桃花树下的儿家,以及绿阴深处的乌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词人描述了二月的东风,寒恻恻地吹拂着新茶。这里的“东风寒恻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寒冷和清新的气息。接着,词人提到了篱竹和水纹斜,以及画梁文杏一帘遮,这些景物都与春天有关,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词人写道燕子飞来侬不管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综合分析。首先理解全词的意思,再逐句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不要出现以词解词的错误。 “深屋小溪隈”:深幽的小院中,小溪流过。隈是弯曲的地方。 “倦眼惊开”:眼睛因困倦而半闭着,被风吹开。惊,惊讶。 “东风吹闷避金钗”:东风把人吹得烦闷起来,躲避着金钗。金钗是古代女子插在发髻上的一种簪子
【译文】 云在天空中飘荡,我在意却迟迟不降。 望着天边天涯远去,我在曲廊深处站立许久。 人们不来天又晚了,放下了厚重的帷幔。 不再理那破旧的织机,全部都沉浸在思念之中。 蓬山虽然遥远,但我有约定在前。 难道回文成枉寄,到底为何差池? 【注释】 浪淘沙:词牌名。又名“更漏子”,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意俱迟:意谓情思萦绕,久久不能自已。 望极天涯:眺望得见天边的尽头。 曲廊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