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
注释: 1. 莼鲈一别信音疏,食指令人尽信书。 2. 不是分甘慰愁思,临渊空羡计无如。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莼鲈一别信音疏”,意为自从与好友分别后,书信就变得稀少起来,彼此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 第二句“食指令人尽信书”,意为因为手指(食指)被用来读书
注释: 华堂玉烛夜沈沈,淡月疏星作雪阴。 在夜晚的华堂之中,蜡烛的光辉暗淡无光,月亮和星星映照出一片洁白的雪景。 天为王孙醒醉眼,晚来雾淞入千林。 天空仿佛是王孙的好友,他的眼睛被惊醒了,雾气中的淞凇如同千树梨花般绽放。 赏析: 这首诗是赵伯充在雪中见到作者后所写,表达了他对雪中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华堂玉烛夜沈沈”,描绘了夜晚华堂中蜡烛微弱的光芒和月光、星光交相辉映的景象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新醅泼蚁绿溶溶 - 新醅: 指新酿的美酒,通常指的是刚刚酿造好的酒。 - 泼蚁绿: 形容酒色如翠绿色的小蚂蚁般清澈透明,也暗示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溶溶: 形容词,表示液体流动性好,粘稠度低。这里的使用可能是形容酒质细腻且易饮。 2. 时为贤人复一中 - 贤人: 这里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 复一中: 意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或成就。 -
诗句原文: 出谷泉声已转雷,忽惊山断见离堆。 寻溪便欲挐舟去,留取他时雪夜来。 译文注释: 1. 出谷泉声已转雷:山谷中的泉水流动发出的声音如同雷鸣般巨大。 2. 忽惊山断见离堆:突然之间,山体崩塌露出了一个深坑。 3. 寻溪便欲挐舟去:想要寻找一条溪流,然后划船而去。 4. 留取他时雪夜来:希望在将来的某个雪夜再次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画面
【注释】 次韵韩文若展江五咏:这是诗人为朋友韩文若所写的一首诗,题为《展江五咏》。展江,指长江。韩文若即韩文举,字文若。这首诗是作者的和作。次韵,即用别人诗词中的韵脚来写自己的诗。我欲退休从杖屦(古代一种拄杖,上端有鞋):意谓自己要辞官归隐,从此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春明门外有云泉:春明门,在今北京市东城区。云泉,地名,在今北京市海淀区。 【赏析】 首联两句,说睡蛇既已死去,又安睡了,扰扰尘世中
【注释】 1. 次韵:应和别人诗词,用原诗的韵脚。叶守:指叶绍翁。 2.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3. 西湖曲水:杭州西湖的水弯曲蜿蜒,有曲水流觞的意味。 4. 百道:百条。 5. 圆荷翠盖:荷花如同绿色的伞盖。 6. 拟欲:打算、想要。 7. 春明:春天的阳光明亮。 【赏析】 这首诗是叶绍翁为端午节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西湖边赏景,看到湖中荷叶绿得发亮,仿佛要撑起一把绿色的伞
注释: 山行六日已经逃离空旷,更何况进入青冥窈窕中。想要在孤绝处写下姓名,恐怕你遗留的遗恨不与我同。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逃往江西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杨良卿的思念之情。 首句“山行六日已逃空”,诗人逃到了山上的空旷之地,表达了他的孤独和无奈。这里的“逃空”既指逃离了世俗的纷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第二句“况入青冥窈窕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心境。他进入了青冥(即青天)的深处
【注释】: 道中:旅途。 买得:买到。 草屦(jù):用野草编织的鞋子。 芒鞋:草鞋。 拄杖挑:拄着拐杖挑担。 蹑(niè):踩,踏。 心先向足:心中想着脚先走。 向:动词,朝着,向着。 云霄:指天空。 山林本是吾归处:山林本来就是我的归宿。 不待移文辱见招:不必因为要被邀请而感到屈辱。 不待:不必,用不着。 移文:写请柬。 辱见招:使对方受到侮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叶梦锡对端午节的即兴之作。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远酾清颍入溪渠,左缭孤城转古墟。 注释:在遥远的颍水边酾酒(用瓢舀河水),流入溪渠;水流绕过孤城,转过古墟。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景色,诗人通过想象,将颍水的源头引入到西湖的溪渠中,然后环绕着孤城,流经古墟,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岂止江湖来席上,一苏穷泽十千鱼。 注释:怎能只是江湖上的宾客们品尝这美味佳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以及重点诗句的赏析。 【译文】 寒冷的月亮侵照窗户,独对着烛台坐着,清梦入眠。自从拾得空花病,十天不听战鼓声。 【赏析】 首句“寒月侵窗独在檠”,写自己孤寂无聊的心情。寒月初上,独自面对微弱的灯光,这情景多么凄凉!一个“侵”字,既写出了月亮的冷峻无情,又暗示了自己孤独无伴的凄怆心境;一个“独”字,突出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也暗含着对时局的忧虑。 次句“幽人燕坐梦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