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壬
【注释】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的七绝。 杂诗:即七绝诗,由两联组成。杂,随意、不拘一格。 山留残雨湿拖云:山间还留着残存的几场雨,云被拖得长长的。 竹引鲜飙细洒人:竹丛中吹来的风很轻,细细地拂在身上。 清如寒水玉:诗句中的“清”字,形容诗的意境清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中雨后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首句写出山中雨后的景象,山因下雨而显得更加幽静。第二句则描绘了竹丛中风吹过的情景
谢祐之桃花折枝 天台不折一枝归,晴日明窗有所思。 流水乱山迷去路,案图无语立多时。 注释: 谢祐(约794-860年),字安石,唐代诗人。这首诗是谢祐的《桃花折枝》。 天台:指谢氏家族的封地,在今浙江省台州一带。谢安(320-385年),东晋政治家、军事家,谢安是谢安的字,他是谢氏家族的重要人物。 晴日:晴朗的天气。 明窗:明亮的窗户。 有所思:有所思念或所思之情。 流水乱山:流水和乱山
山中活计只餐霞,世事茫茫日自斜。 谪到玉堂无好况,夜深犹草侍中麻。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山中活计只餐霞:描述诗人在山中依靠采摘霞光为生的生活方式。 - 关键词:山中、餐霞、活计 - 注释:生活在山林中的简朴生活,主要靠吃霞光来维持生计。 - 赏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2. 世事茫茫日自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关键词:世事
【注释】 1. 丙吉:字次公,汉时京兆长安人。 2. 问牛图:指《问牛图》画。此画相传为汉代著名画家毛延寿所作,因画中人物形象与现实有出入,被汉武帝认为“不肖”。 3. 列鼎:古代贵族用鼎食招待宾客,列鼎即指列在鼎中的鼎。 4. 健充车:强健的马车。 5. 簿领:指官署文书。 6. 清风:清高之风。 7. 梓人:指木匠。 8. 继:继承。 9. 丙家:指丙吉。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开元年间
注释:李陵台,即李陵墓台,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李陵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将军,他曾随汉武帝出征匈奴,但因战败投降而受到汉朝廷的谴责。后来,他被迫离开故乡,流放到了北方边远地区。 红药金莲遍地开:这里指的是李陵墓周围的自然景色。红药是指红芍药,金莲是指金色的莲花。这里的“遍地开”形容了李陵墓周围的花朵盛开的景象。 斜日一鞭三十里:这里描述了诗人骑马赶路的情景。斜日指的是太阳斜斜地照在天空中
注释:娇儿和幼女追逐着山中的妻子,争相打开行囊观看赏赐的衣服。颠倒着看海图来穿短衣,可怜杜老北征归来。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归途上所作,抒发了作者对妻儿的思念之情。首句“娇儿”和“幼女”指自己的子女;“逐山妻”指随同妻子一同归家,即“随侍内人”,与后文“争解行囊”相照应。次句“看赐衣”指观赏皇帝所赐之衣,也暗示了作者归家的心情。第三句“颠倒”二字,一语双关
【注释】 ①溶溶:明亮的样子。 ②万籁:万物的声音。 ③杳冥:幽暗深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冬夜即景,诗中主要表现的是室内静谧、温馨的气氛。 首句写月白溶溶,窗明如镜。第二句写炉火照人,室内一片红光。第三句写万籁寂寥,只有主人语声清响入耳。最后一句写好诗都在杳冥之中,即在静夜的深暗中,使人遐想联翩。全诗以“静”为基调,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其中,领略到诗人的心境
译文: 织锦回文图, 明珠金缕烂萦回,香玉连环剪不开。 不把肺肝都织出,将军惟识赵阳台。 1. 注释与赏析: - 明珠金缕烂萦回:形容图案精美,色彩斑斓,宛如明珠和金线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回环往复。 - 香玉连环剪不开:形容图案中的人物或事物精致细腻,如同香玉一般珍贵,难以用剪刀剪断。 - 将军惟识赵阳台:这里的“将军”指的是一位鉴赏家或收藏家,他用敏锐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
赏心亭,是位于苏州城西的一座著名古亭,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赏月而闻名。 赏心亭 赏心亭上双柏树,看我往来今十年。 柏树青青宛如昔,当时游子已华颠。 译文: 在赏心亭上的两棵树木见证了我十年的来往,它们依旧郁郁葱葱地生长着。 那两棵柏树依然生机勃勃,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而我已经年过半百,头发花白。 赏析: 这首诗以赏心亭为背景,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自己
《作乐导水》 仙姿皎洁映圆台,真见凌波恣意开。 却是圭塘宜产汝,朝阳东照玉成堆。 译文: 清澈的水中仙姿皎洁如镜面,真见凌波微步恣意开。 却是那圭塘最适合你生长,朝阳东射如同玉石堆积堆。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作乐导水”这一自然景观,描绘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首句“仙姿皎洁映圆台”,以“仙姿皎洁”形容水中之物,既显得超凡脱俗又充满灵动之美;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