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壬
【注释】 神山:即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郊。《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图经》:“山形似匡,故名。”杂诗:不拘律的诗歌。 窗扉:窗棂。 九夏:指夏季的三个月。古代把夏季三个月称为“三暑”,所以叫“九夏”。镇:使……安静。 一榻(tà):一张床。 无尘:指没有尘土。 地有苔:地上长了苔藓。 怪底:何止。怪:奇异,与众不同。 山禽:山林中的鸟类。 竹林风雨送凉来:《晋书·顾恺之传》
【注释】 (1)书所见:题写在扇面上的诗。见:通“键”,指书信。 (2)田园卖尽及儿孙:意谓田园已全部卖给人家,子孙也无家可归了。 (3)少壮流移老病存:意谓自己少年时曾因战乱而流落他乡,年老了又因病滞留,生活艰难。 (4)一段:指一段时令。升平:太平盛世。 (5)郑监门:指郑玄,字康成,东汉经学家,著有《周易注》、《毛诗笺》等书,为当时学者所重。此处以郑玄比作画工。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原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中所表现的情境及作者的情感。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语言表达现象,如:手法、情感或意境等,结合这些因素来分析即可。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满山深锁白英英”意思是:满山遍野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不解为霖但可耕”意思是:不知能否降甘霖,只知可以耕耘田亩。“只恐无心忽飞去
行县书所见 欧阳修描绘灾区景象与民生疾苦 1. 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 - 周礼记载:古代周代有“周礼”,其中涉及对灾荒的赈济措施,显示了国家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 - 轺车出:指官员乘坐的轻便马车,用于迅速调动资源和物资,确保救援行动的及时性。 2. 土龙朝祀雨,田火夜驱蝗 - 土龙:古代用土制成的象征性龙形物体,用于祈求降雨,象征天意与自然的和谐。 - 田火:夜晚进行的田间活动
【解析】 此词写于作者被贬至永州之时。起句“西山为我晓烟开”,描绘出一幅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晨间山水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下片“正尔癃钟造物哀”,“癃钟”是古代计时器,“造物”即自然万物,意谓自然万物都受着自然的规律,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作者认为“造物”也自有其哀愁;但造物也有其喜怒,所以“更欲细看阴岭雾”,希望仔细看一看那山中的雾气;最后一句“老龙将雨出山来”
【释义】 七里原头营建的别墅,三间堂下有东篱。 霜林一片,天空如洗,都是山野隐士未完的诗篇。 【注释】 次黎:地名,这里指代诗人隐居的地方。东山凤栖别墅,即在东山之麓建造了一座别墅,名为"凤栖"。 营别业:营建别墅。 东篱:篱笆旁边,这里指代诗人居住的别墅。 霜林:指霜打的树林;尽:全部;天如洗:天空像被洗涤过一样;都:都;是:表判断;都是:指山中隐士未完成的诗篇。 【赏析】
书所见 陵坡野菜绿如铺,肤受方期宥老榆。 菜少人多挑已尽,有榆从此尽无肤。 注释 1. 陵坡(líng pō):山坡上的草地。2. 肤受:指人的皮肉之躯。3. 宥(yòu)老榆:指榆树。4. 肤:这里用来形容身体,也比喻人或物的表面。5. 尽:完了。6. 有:存在。7. 赏析 《书所见》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在山坡上看到的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和一群忙碌的人们,以及那些被人们挑走的老榆树
注释: - 风漪翠舞:形容水面上的波纹像绿色的舞蹈,翠色映衬着水波。躬耕稻:亲自耕种稻谷。 - 云锦红酣手种花:形容花朵如同云锦一般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用手种下花朵,犹如绣出美丽的图案。 - 策杖寻君迷不得:拄着手杖寻找友人却找不到,表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有书声处是君家:有读书的声音的地方就是他的家,表达了想要拜访友人并欣赏他书房中的书籍的愿望。 赏析:
【释义】 信笔:随意地写。造物者(自然)知道我素来喜爱山,便把万山都安排在我身边。山深人朴官无事,却要为观赏山水而忙个不停。 【赏析】 “信笔”是说作者随意地写,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造物知余素爱山”,意思是说造物主了解我素来爱好山林,就让我身临其境,置身于万山之间。这里的“造物”就是大自然,“素爱山”是说作者的性情喜好。作者用“知余”二字表明造物主对他的理解与关怀,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李孝光的作品,题目为“令狐学士金莲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九天光彩动金闺:这句话描述了皇宫中的景象。九天指的是天宫,光彩则是指天空中的光辉。金闺通常指皇宫内的房间或门,这里用来形容皇宫的辉煌和壮丽。 2. 辇路风香树影齐:辇路是皇帝所乘的车辆行进的道路,风香树影齐则是形容道路两旁树木繁茂,花香四溢,与车马的行进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3. 却笑汉家恩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