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有壬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并加以理解作答。 “半生湖海梦依稀”,意思是:我平生在湖海之间漂泊,梦中依稀记得。“湖海”,泛指江湖,这里指漂泊不定的生活。“湖海梦”,指飘泊无定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悲、游子的羁旅之恨,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前途的担忧。 “但诵湘南远寄诗”,意思是:只是诵读着你在湘南写的那首远寄来的诗。“湘南”,指湖南一带
岁晚喜晴 穷冬长路遽踆踆,风景弥旬暖似春。 造物见怜知有为,平生真是负暄人。 注释: - 岁晚(一年将尽) - 喜晴(喜欢晴朗的天气) - 穷冬(极冷的冬天) - 长路(漫长的道路) - 遽踆踆(突然向上飞) - 风景弥旬(四周的风景持续了一个多月) - 造物(自然) - 见怜(被怜悯) - 有为(有所作为) - 平生(一生) - 负暄(晒太阳) 译文: 岁末寒冬里,我踏上了漫长的归途
雄飞和诗未至以二口号速之 两厅形迹马牛风,尽日相望杳霭中。 恰似蓬山三万里,怀人何处觅诗筒。 注释:两厅的形迹如同马和牛在风中飘动,整日相互望着却遥不可及。这景象就像那蓬莱仙岛一样遥远,怀揣着对友人的思念,不知该向何处寻找他的诗筒。 赏析:首句“雄飞和诗”,诗人自指,说自己正与友人讨论诗句,尚未作成。次句点出地点为两厅。第三句写自己与朋友终日相望而不得相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新秋即事 莫踏苍苔破,茨门昼亦关。 林风秋入树,波日晚摇山。 原野苍茫外,烟霏指顾间。 更须安一榻,月夜不须还。 注释与译文: 1. 莫踏苍苔破:不要在秋天的青苔上走动以免破坏它。 2. 茨门昼亦关:即使在白天,也需关闭茨门以防寒气侵入。 3. 林风秋入树:秋风穿过树林,使树叶发出沙沙声。 4. 波日晚摇山:夕阳下波涛拍打岸边的山峦,显得更加宁静。 5. 原野苍茫外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三教啜醋图的描述,表达了对儒家、道家和佛家三教融合的思想。 吾儒风味格坚顽:吾儒指的是儒家学说,其风味即指儒家的独特风格。格坚顽形容儒家学说的坚定和刚强。 二氏而今亦慕酸:二氏指的是道家和佛家,慕酸形容它们对儒家学说的仰慕之情。 涓滴沾濡已如此:涓滴沾濡形容儒道佛三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鼻容三斗故应难:鼻容三斗形容儒家的博大精深,难以用言语表达。 译文
注释:原功是宣使,墨兰是他的别称。翰林家指的是翰林院,翰林院是中国古代官署,主管修撰史事等文职官员。 新诗不寄花:新诗是指原功的新作,而花则指原功的画作。这里的“不寄”表示原功并没有把新诗和画作同时送给原功。 应笑尘缨恋京国:尘缨是尘土飞扬的意思,京国是指京城。这句话的意思是:应该嘲笑那些留恋京城的人(原功)吧。 岂知心在楚天涯:楚天涯是指遥远的楚国,这里代指原功的家乡。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句解析 1 “卷书春秋两鬓皤”:这一句描述了主人公在阅读《春秋》时两鬓斑白,表现了他的年老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2. “丹诚贯日口悬河”:描绘了主人公忠诚坚定,言辞如瀑布般倾泻。 3. “策能匡世时不用”:表达了虽然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但却未能得到重用,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4. “天实厌唐人奈何”:暗示了唐朝的衰败,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 5. “自古大材多薄命”
诗句释义: 原功题给我的墨兰两幅,后云寄予一笑因次韵书其侧且寄原功。 译文: 我画了两幅原功送给我的墨兰,之后你寄来笑言让我欣赏。 注释: 畹香:指兰花的芬芳,这里代指墨兰。 湘皋:指湖南岳阳城北的洞庭湖,相传为屈原投江处。 簿领:指官职或职责。 江南秋色:指江南地区的秋天景色。 清妍:指美丽而清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原功的感激和祝福。首句描绘了原功赠送的墨兰
圭塘独坐(我独居在圭塘旁,远离喧嚣) 我屋来西圃,轮蹄二里遥。 晚风收菡萏,秋雨长芭蕉。 有酒容开口,无官免折腰。 柴门莫坚闭,恐负野人招。 译文: 我在圭塘旁独自坐着,远离喧嚣的尘世。 我的住处离西圃只有二里之遥。 傍晚时分,凉风带走了荷花的香气,秋雨淅沥打湿了芭蕉叶。 我有美酒可以畅饮,无需为生计烦恼,因此不必弯腰屈膝。 不要紧闭柴门,免得辜负了那些邀请我的人。 赏析:
【注释】 黄钟:指春天,因《礼记·月令》中说:“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黄钟即指此时节。 暄(xuān)暖:温暖。 绿蚁:指春天的酒,因为酿酒时先要蒸酒,然后才加入曲药,所以酿出来的酒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篘(chú):同“簇”,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这里泛指酒。 宰相:旧时封建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借指有权势的人。 文字:指书籍,学问。 神仙十二楼: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