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湖海梦依稀,但诵湘南远寄诗。
先友凋残公独健,故园荒尽我方归。
百年未满常忧畏,千里相逢又别离。
他日瓈江松下路,西州难似此沾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并加以理解作答。
“半生湖海梦依稀”,意思是:我平生在湖海之间漂泊,梦中依稀记得。“湖海”,泛指江湖,这里指漂泊不定的生活。“湖海梦”,指飘泊无定的生活,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悲、游子的羁旅之恨,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前途的担忧。
“但诵湘南远寄诗”,意思是:只是诵读着你在湘南写的那首远寄来的诗。“湘南”,指湖南一带,这里代指作者的家乡。“远寄诗”,指远方寄来的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先友凋残公独健”,意思是:你的先父已经去世(凋残),而你一个人却还健康地活着。“先友”,指已死的先父。“凋残”,凋敝,衰败。“公独健”,指你一个人还健康地活着。“公”,你,指黄文复。“独健”是说黄文复还活着。“故园荒尽我方归”意思是:我的家园已荒芜殆尽,我正要回到那里。“故园”,指故乡。“荒尽”,荒芜殆尽。“我方归”是说我要回到家里。“方”,才,方才。“归”,回家的意思。“方归”是说才回家。“方”,才的意思。“归”,回来。“百年未满常忧畏,千里相逢又别离”,意思是:人到晚年常常忧虑不安,即使千里之外相逢,也难免离别之苦。“百年未满”,指人生不满百岁。“常忧畏”,经常忧虑。“忧畏”,忧伤恐惧。“千里相逢”,指千里之外相遇。“又别离”,指再次离别。“他日瓈江松下路,西州难似此沾衣。”意思是:今后我们再也不能像在瓈江松下那样一起走那条小路了,西州再也找不到像这样让我感动流泪的地方了。“瓈江”,山名,在今浙江嵊县西南。据《一统志》载,有瓈石出其间,色如瓈,故名。相传晋王羲之曾在此山读书,后隐居于此。“西州”,洛阳,这里泛指故乡。“沾衣”,沾湿衣服,形容泪水之多。“他日”,指以后的日子里。“瓈江松”,指王羲之读书的地方。“路”,路径。“西州”,指故乡。“难似此沾衣”,意即以后再也找不到像这一样让诗人流泪的地方了。“此沾衣”,指这次分别的眼泪,指这次离别。“沾衣”,沾湿衣服,形容泪水之多。
【赏析】
这首送别之作,情深意长,感人至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诗中通过描写与友人的离别,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含蓄,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第一句“半生湖海梦依稀”,以“湖海梦”起兴,表达诗人对自己一生漂泊生活的回忆和感慨。第二句“但诵湘南远寄诗”,则是直接点明自己的思念和朋友的牵挂之情。第三、四句“先友凋残公独健,故园荒尽我方归”,表达了对朋友先亡的悲痛和自身孤独的哀愁。最后两句“百年未满常忧畏,千里相逢又别离”,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含蓄,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