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
【注释】 闻雁:指听到大雁的叫声。鸣:鸣叫。那知:哪里知道。故乡夜:家乡的夜晚。亦:也。客中闻:客居他乡听。 赏析: 诗是一首写秋思的名篇,以秋声引起羁旅之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首句“鸣雁为离群”,就着题立意,点明主题:秋天,大雁南飞,离开北方。第二句“馀哀度水云”,说大雁在途中不时发出凄厉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悲哀,又似在大江大河上空飞翔
《接待寺八咏》其八 听闻堂 谁读贝多文,疏帘卷夕曛。临来无得说,江上冷秋云。 诗词解读与翻译 诗句解释 - 谁读贝多文:此处“贝多”可能指的是古代梵文或波斯文字的文献,而“文”则可能指书写或记录的文字。诗人通过这一表达,可能在回忆或想象中与某种古老知识或智慧进行对话。 - 疏帘卷夕曛:疏帘即稀疏的窗帘,卷表示收起;夕曛指的是夕阳的余晖。此句描绘了一种傍晚时分的景象,夕阳西下
【注释】 含晖楼:即含晖阁,位于苏州城西南的山塘街,为吴郡名胜之一。此诗为其二。 【赏析】 《接待寺八咏》共八首,其中第二题为含晖楼。“含晖楼”三字点明主题,也暗示了诗人对这座建筑的赞美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前两句写楼高耸入云端,可以远眺东湖全景;后两句写香断客不来,斜阳半掩窗帘,景色显得有些凄凉。整首诗通过对含晖楼的描写,展现了其雄伟壮丽和幽静雅致的特点
【注释】 幻住山: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万叠青山万叠云:形容幻住山重重的山峰和缭绕的云雾,层层叠叠,如海似山。万叠:重叠。岭猿:指山中之猿声。凄断:悲切断绝。人愁听:因猿啼而引起的忧愁。隔烟萝:隔着烟雾缭绕的萝藤。 【赏析】 幻住山是天台山最高峰,山上有石室、石桥、石坛、石塔、石洞等奇岩怪石,风景幽奇。诗人游幻住山后,即兴写下了此诗。 前两句写山间景象。“万叠”句写远望群峰连绵不断,层峦叠翠
题倪云林墨竹 开元寺中夜共宿,笠泽湖畔共徜徉 君去江南人已逝,更无人听竹枝歌 释义:姚广孝在开元寺与倪瓒共同度过夜晚,一同游览笠泽湖边。倪瓒离开后,江南再无人聆听《竹枝》之歌。 赏析:此诗表达了姚广孝对倪瓒的怀念之情。首句“开元寺里长同宿”描绘了两人在开元寺共同度过的时光,第二句则回忆了在笠泽湖畔游玩的情景,第三句“谁说江南君去后”,表达了对倪瓒离开后的惋惜;最后一句“更无人听竹枝歌”
诗句:西风飞锡度如舟,来向湖山作胜游。 译文:西风吹拂着僧人乘坐的锡杖,仿佛是一条小船一样,向着湖光山色中游览胜景。 注释:本句中的“西风”指秋天的风,“飞锡”是佛教用语,指僧人携带的锡杖,“度”意为通过或越过。整句描述僧人乘风破浪,如同船只般在湖面上航行,享受着美丽的自然景色。“来向湖山作胜游”中的“湖山”指的是洞庭湖和周围的山峦,而“作胜游”则意味着这里的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理解诗意,然后分析诗中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句阐释其情感。“淡淡烟中映夕曛”意思是淡淡的烟雾里映照着夕阳的余晖,“疏疏石上拂晴云”意思是稀疏稀疏的石头上有拂动着的晴朗的云彩,这两句写的是景,写的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画面宁静,有山、有水、有云雾、有阳光。“展图却忆西冈夜”的意思是展读这幅画卷,却怀念起西冈夜晚的幽寂与静谧
【注释】 翠云:青翠的云,形容山高。 真松:指松树。 凉影涵花埒:凉爽的光影映照在花坛里。 昼静:白天宁静。 鸟声幽:鸟儿的叫声幽雅。 风窗堕晴雪:风把窗前的雪吹落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历接待寺时,观览松林中的一景而作。首联写松林景色,“翠云压”以喻松林之苍翠,用笔简练生动;“凉影涵”写出了松树荫下,阳光被树叶遮挡形成的凉爽的阴影。颔联描写了松林中的环境气氛,“昼静”点出了时间是在白天
【注解】 颖山:山名。在今安徽省颍上县北。精舍:僧房。 【译文】 偶然和几位禅友来到深林之中,竹院深深小径通向竹林深处。 斜阳已落散人后,乱蝉疏柳自秋风中飘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闲情逸致的诗,诗人在友人的邀请下来到颖山寺,与禅师们一同游览,诗中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句“偶同禅友到林中”写诗人与禅友来到山林之中,说明此行的目的并非观光游玩,而是来参禅悟道
注释: 1. 结楼曾向万峰间:在山中结楼,俯瞰万峰如画。 2. 放鹤归来锡已闲:放飞白鹤归来,手中锡杖已经闲置。 3. 夕景无多樵唱断:夕阳美景不多,樵夫的歌声也逐渐消失。 4. 疏钟寒溜绕空山:稀疏的钟声伴随着寒冷的溪水流淌,环绕着空寂的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居图,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悠然自得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结楼曾向万峰间”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