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
【注释】 登金山寺寄甘露湛源长老:作者在金山寺时,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四川的湛源。“三度”,指诗人三次来此。“多景楼”,山中一座楼,因四周峰峦如屏障,故名。 妙高台,即上饶县西南的妙高台,是登金山的必经之路。“始能游”,意谓只有登上妙高台才能到达山顶。 练:白色绢帛。形容长江水波晶莹如带。 画:形容山峰秀丽如画卷。 倚阑干:靠在栏杆上。 【译文】 三次来到多景楼,只有登上妙高台才能游览胜景。
注释:草庵在城西静寂地居住着,寒冷的夜晚重临旧居我乐在其中。 更漏声停,谯鼓无声,夜深人静,只有满林的残月与乌鸦的啼叫相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草庵主人在寒夜中独处,享受孤独宁静生活的诗作。首联“草庵寂寂住城西,寒夜重来乐旧栖。”通过“草庵”和“城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颔联“谯鼓无声更漏永,满林残月听乌啼。”则进一步描绘了深夜时分的寂静景象。整首诗通过对草庵主人生活状态的描述
诗句解析: 1. 峨峨石经山 - 形容石经山的宏伟和庄严。 2. 莲峰吐金碧 - 以莲花峰比喻石经山的壮观与美丽。 3. 秀气钟芯题 - 指石经山上刻有精美的文字,如同宝石般闪耀。 4. 胜槩拟西域 - 石经山的风景和建筑风格类似西域地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5. 竺坟五千卷 - 指石经山上收藏的古籍数量巨大,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 6. 华言百师译 - 这些古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题鹤轩图 幽人适野意,崇轩起山隈。 凉风响涧木,晴霞明砌苔。 荆扉夕不掩,多应放鹤来。 注释: - 幽人适野意:“幽人”指隐居的人,“适”意为适应、满足。整个诗句表达了隐士或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 崇轩:高大的屋檐,形容建筑的壮丽。 - 起山隈:“起”是动词,表示出现、出现的意思,“山隈”是指山的弯曲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建筑出现在山弯处的美景。 - 凉风响涧木
诗句注释及赏析 - 百花洲:此诗描写的地点,一个充满自然美景与历史记忆的地方。 - 水滟接横塘:水面宽广到可以与旁边的横塘相接,形成一道风景线。 - 华多碍舟路:形容水中的花朵繁多,使得船只无法顺畅地行驶。 - 波红晴漾霞:描述晴朗天气下,水面上的波纹反射出朝霞的色彩。 - 沙白寒栖鹭:白色的沙滩上栖息着几只寒冷的鹭鸶。 - 缘汀渔网集:沿着河岸搭建的渔网聚集在一起,可能是捕鱼的工具。 -
【注释】 蓟门:指今北京市南。云树依依,形容山势起伏,草木葱郁。时看飞雨洒征裘:意思是不时地看到天上的细雨洒在征衣上。铜马坊:唐代长安城的城门名,因城内外有铜铸马而得名。桑干:水名,在山西省北部。 【译文】 山岭上树木丛生,云雾缭绕;连绵不断地伸向远方的丘陵,仿佛与天相接。有时还能看到天空中飘落着雨滴落在战士的征袍上。不知道那古铜色的马坊在什么地方,只看到桑干河静静地流淌不息。 【赏析】
诗句输出: 徐园看花已落 译文: 独自漫步在徐园,欣赏着落花的美景。自笑寻花,独自享受这份美好,却总是比别人晚一步。残红粘砌,绿枝萦绕,春意盎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徐园,欣赏着落花的美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独自欣赏这份美景的孤独感。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将徐园的春色描绘得如诗如画,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诗意。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
注释:草庵住着幻,长夜中,佛前的灯火明亮。庭树枝头栖息着许多鸟儿,争着筑窝。野外霜寒,人们还没有起床。林中的僧人肃然起敬,又开始了修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草庵中的宁静景象,同时也表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一灯”、“庭树”、“鸟争”、“霜寒”等,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夜晚的寂静和修行者的虔诚。同时,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也展现了修行者的坚韧和毅力
【注释】 秋蝶:指菊花。 粉态凋残:指菊花的花瓣凋落,花蕊也凋谢了,颜色变得暗淡。 抱恨长:指对秋天的思念之情。 此心应是怯凄凉:指菊花的心已经变得胆怯而害怕。 如何不管身憔悴:指菊花不管自己身体多么消瘦,仍然依恋着黄色的花雨后散发出的香气。 【赏析】 菊花历来被人们喜爱,因为它在深秋时节开花,傲霜凌寒,清香四溢,为秋天增添了不少色彩,所以人们把菊花当作秋天的象征。这首诗写菊花,以菊喻人
琴台 崇台起云岑,夫差日游宴。 七弦石上弹,闲花落馀片。 风清松答响,烟茸草成荐。 至今想馀音,泠泠散秋院。 译文: 崇高的台阁耸立在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吴王夫差每天在那里游玩宴乐。 琴台上,七弦琴在石头上轻轻弹奏,悠扬的琴声仿佛在飘落的花瓣间回荡。 微风吹过,松涛伴随着琴音回荡,烟雾中草儿仿佛在为琴声添香。 如今每当秋天的夜晚,我仍然能回想起那余音袅袅,如同清凉的水声在庭院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