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来登多景楼,妙高台上始能游。
长江如练山如画,独倚阑干笑白头。
【注释】
登金山寺寄甘露湛源长老:作者在金山寺时,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四川的湛源。“三度”,指诗人三次来此。“多景楼”,山中一座楼,因四周峰峦如屏障,故名。
妙高台,即上饶县西南的妙高台,是登金山的必经之路。“始能游”,意谓只有登上妙高台才能到达山顶。
练:白色绢帛。形容长江水波晶莹如带。
画:形容山峰秀丽如画卷。
倚阑干:靠在栏杆上。
【译文】
三次来到多景楼,只有登上妙高台才能游览胜景。
长江宛如一条白色绢帛,山峰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忍不住笑到白发苍苍。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绝句,全诗四联,每联八句。前三联写登金山寺之所见;后一联抒情感慨,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年华老去的惋惜之情。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江山美景图:“三度重游多景楼,妙高台上始能游。”诗人以“三度”强调了对金山寺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他三次攀登多景楼的壮志与豪情。诗人登上了妙高台,才真正体会到了金山寺的神奇魅力,从而感叹道:“长江如练山如画”。这里的“长江如练”形象地刻画了长江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象,而“山如画”则描绘了群山连绵起伏、形态各异的秀美景色。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
最后一句“独倚阑干笑白头”,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在这里,诗人用“独倚阑干”和“笑白头”两个词语表达了他对岁月无情的叹息和内心的无奈。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也展示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艺术境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欣赏自然之美和感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