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
诗句原文: 家寄茅洞中,身游越城下。 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 翻译: 我的家人住在茅草屋的洞穴中,我独自在越城的城楼下漫游。 谁能想到,许长史您已经离我而去,我却依然记得您的音容笑貌。 注释: - 家寄茅洞中:我的家人居住在茅草屋洞穴之中。 - 身游越城下:我在越城的城楼下独自漫游。 - 宁知许长史:你怎么会知道许长史已离去? - 不忆陈司马:我却不忘记陈司马。 赏析:
【注释】 高景:指高大的山岭,比喻高处。 草木头:指山巅。 一生心事:指作者一生中的抱负。 休:停止,这里指放弃。 山公:即王右军(王羲之),字茂弘,晋朝名士。 仙人侣:指王右军与许掾(许询)等一群隐士的交往。 携手:手拉手,表示亲密。 醉登城上楼:指在城中高楼饮酒赋诗,抒发情怀。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之作。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白公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一生抱负的坚持。
【注释】 奉酬元相公上元 : 奉酬,答谢。元相公,即元稹(公元779-831年),字微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文学家、诗人,元稹为唐宪宗时宰相元载之子,母郑氏,出身博陵崔氏。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鸣;清新峭拔,绝句尤佳。有《元氏长庆集》。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亦称上元节。 拥楼船千万人: 拥,聚集;楼船,大船;千万人,指参加上元的盛大队伍。
诗句释义: 九幽仙子西山卷,读了绦绳系又开。 译文: 九幽仙子在西山之卷中,我打开它后,发现上面有绦绳系住的东西被解开了。 赏析: 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赠送的诗卷的欣赏与惊喜。诗中的“九幽仙子”象征着珍贵的礼物,而“读了绦绳系又开”则描绘了打开诗卷时意外的惊喜,如同解开了神秘的包裹。 第二句:“此卷玉清宫里少”, 译文: 这个卷轴上的内容非常珍贵,是只在玉清宫才有的稀有之物。 赏析:
诗句翻译:沈亚之将前往郢中任职,无需因离别而忧愁。 诗句注释:千万乘骢沈司户,形容数量极多。不须惆怅郢中游,表示无需因分别而感到忧愁。 诗句赏析: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即将赴任的祝福与鼓励,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待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诗人以“独”字领起,首句写秋夜月光洒在天台石梁上;二句写深夜溪水声,由月色中传来。三四句写自己行走时屐齿碾过青苔的响声,表现了诗人独行夜山时所感受的孤独寂寞。 【答案】 译文见注释。注释: ①银地:银色的地面。②屐齿:木屐的齿。③为:因为。④烟苔:青苔。⑤赏析: 第一、二句写秋夜月光下,石梁上溪流的声音,表现了寂静的环境。第三
徐凝的《览镜词》是一首描绘个人形象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 诗句解析: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宝镜”指的是照见自己的镜子,而“寒水清”则形容水清如寒,反映出镜面的明亮清澈。“青衣”在这里可能是指女性,因为古时女子常用青衣来形容其身份或角色。"绿窗明"则描绘了室内环境
红蕉 红蕉曾到岭南看,校小芭蕉几一般。 差是斜刀剪红绢,卷来开去叶中安。 注释: - 红蕉:指一种红色的芭蕉。 - 曾:过去曾经。 - 校小芭蕉几一般:与小芭蕉相比几乎一样。 - 差:差不多、类似。 - 斜刀剪:形容斜切的剪刀。 - 卷来开去:形容芭蕉叶子在风吹动下翻卷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芭蕉的诗歌。首句“红蕉曾到岭南看”,通过诗人对红蕉的回忆,展现了他在岭南地区看到过的红蕉
【注释】见:见到。适:安顿。问人:询问。无忘:不要忘记。便可:就足以。嵩阳:即中岳山,在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赏析】此诗是作者游历名山后有感而作的一首题壁诗。诗以“见少室”为起兴,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后的喜悦之情。首句“适我一箪孤客性”,意思是说,这地方正好安顿我这个独居异乡的游子。第二句“问人三十六峰名”,意思是说,这地方有许多山峰,我询问它们的名字。第三句“青云无忘白云在”,意思是说
【注释】 语儿:对女儿的亲昵称呼。新月: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时出现的新月。西施:春秋时期的美女,以美色闻名天下。娟娟:形容女子容貌美好。水宿:水上住宿。曾伴愁蛾到语儿:曾和蛾(比喻女子)一起在船上过夜。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末句点明主题。“几处”两句,是说月亮在天空中高悬,而诗人却只能在草场边遥望。“娟娟水宿初三夜”,是说诗人在船上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曾伴愁蛾到语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