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洞庭湖水古今同,岳牧全收捍御功。 耕艺有田成岁稔,往来无客叹途穷。 沿堤新柳摇金缕,傍岸长桥卧彩虹。 昭代拟修循吏传,声华先已属观风。 注释: 1. 洞庭湖水古今同:指洞庭湖的水是古代到现在都相同。 2. 岳牧全收捍御功:指岳州太守(李文明)全面地防御和抵御外敌的功绩。 3. 耕艺有田成岁稔:指耕作技艺高超,使得农作物一年比一年丰收,即年年有好收成。 4. 往来无客叹途穷
这首诗是明朝杨慎的作品,他在京城任职期间,与同僚们共事了三年。现在,他即将离开京师,前往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上任,为此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首先看第一句:“三年读礼辍慈闱”,意思是说,他已经在京城工作了三年,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处理政务。这里的“慈闱”指的是母亲或者妻子,因为古代官员在任职时,往往要辞去家室,专心处理公务。 第二句:“还逐鹓鸾旧伴飞”,这里说的是他将继续追随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僚们
诗句输出:戎政贤劳岁屡更,又持绣斧上神京。 译文输出:每年因战事而辛勤劳作,又拿着绣花的斧头回到京城。 注释输出:戎政,指军事政务;贤劳,即勤劳、辛苦;岁屡更,表示每年因为战事而忙碌;绣斧,指绣花用的锋利的斧头;上神京,回到京城。 赏析输出: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官员在繁忙的军事政务中,又拿起了绣花的斧头回到了京城。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勤奋工作的精神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句 “一片清冰置玉壶”,此句形容杨千兵归途的景象,如同把一片清澈的冰水置于透明的玉壶中。通过比喻,诗人描绘出一幅冰清玉洁的画面,同时暗喻杨千兵的品质和行为如同这清澈的冰水一般纯净无瑕。 注释: - 清冰:指清澈的雪水,象征纯净。 - 玉壶:古代用来盛酒或水的玉制容器,此处比喻杨千兵的人品如玉一般高洁。 - 重裤疑金定有无:意为杨千兵的装束华丽但似乎又带有一丝神秘感
【注释】 赠汤以修纪善进阶致政: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汤以修为官阶晋升之际写的。汤以修,字仲文,汝阴人,曾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元祐三年(1084)四月任集贤校理,八月拜枢密直学士,十月进给事中、权户部侍郎,十二月兼权吏部尚书。 董贾才华擅俊良,曳裾元侍我先王:董贾,指董安于,字安节,东武人。曾任中书舍人。苏轼称其“有才略”,但为人刚正不阿。元朝初年
【注释】 宣庙:即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长子。太乙真人:道教中指太乙真人,为元始天尊的弟子,在道教中有极高的地位。莲叶舟:用莲花叶子制成的小舟,是古代一种轻便的小舟。王:对人的一种敬称。题:写诗。 【译文】 水上漂浮的一叶莲,真人宴坐稳在船中。 撑回泰山华顶月,梦里进入西湖天。 冲浪不惊红雨乱,忘机常对白鸥眠。 鼎湖龙去仙踪远,遗泽空存御笔鲜。 【赏析】 这首诗是宣庙太乙真人在杭州游玩时所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一、诗句解析 1. 送陈公辅伴读省亲入蜀时其弟进士亦归省:这句诗描述了陈公辅陪伴弟弟前往四川(当时称为“蜀”)省亲,同时自己也被派去陪伴他。这里的“省亲”指的是探望父母或亲人。 2. 一别慈闱几岁寒:这里指陈公辅离开家乡已经很长时间了,可能是指离家出走或外出求学。 3. 宦游何处问平安:意思是说在旅途中
送童世奇黄门回京 近臣承诏下銮坡,跋涉其如远道何。鱼目混珠须辩早,角弓入酒莫疑多。人情翻覆真堪笑,水鉴妍媸定不讹。行色一鞭催去马,华山回首郁嵯峨。 注释: 1. 近臣承诏(jìng):近臣接受皇帝的命令。诏:皇帝的文告。 2. 下銮坡:帝王车驾到山陵,百官下马步行跟从。銮坡:帝王车驾停宿的地方。 3. 鱼目混珠(mò):比喻以假乱真,鱼眼睛混在珍珠里。 4. 角弓入酒(yǐ):用角弓斟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要通晓诗歌的大意,抓住关键词句,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六花飞舞乱西东”,大雪纷飞,雪花如六出纷飞,在天与地之间上下交错,形成一幅银装素裹、苍茫一片的画面。“一白茫茫路不通”,大雪封山,道路不通,诗人只好闭门在家。“闭户高眠穷巷客,维舟独钓破蓑翁”,大雪封山,诗人只好闭门高眠;他只能像渔夫一样,在小船上独自垂钓。“川原缭绕疑琼岛
注释: 榷茶奉制抚边夷,一道澄清属有为。 榷茶是征收茶叶税来维护国家财政,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让整个国家安定有序。 豸角霜威秋肃肃,乌台月影夜离离。 豸角是指獬豸(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兽形)的角,象征正义和清廉;霜威是指秋天的寒意,也象征着清正廉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高文明的赞赏之情。 及瓜有待催行色,折柳无端动别思。 及瓜待到时机成熟时,就要催促高文明启程回朝。而折柳则因为离别而引发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