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诚泳
注释: 花砌,意为庭院中的石砌花坛。纹甃接庭阶,意指庭院里铺设的花砖和台阶相接。 芝兰绕砌栽,意指在石砌花坛中种植着芝兰等植物。 最怜双白鹤,意指最令人怜爱的是两只白色的鹤。 来往啄苍苔,意指两只白色的鹤来回啄食着青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庭院画面。首先,诗的开头“纹甃接庭阶,芝兰绕砌栽”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绿意和生机的庭院景象。这里,"纹甃"指的是石砌的花坛
注释:梅花在冬天开放,今年竟然在二月绽放。我担心自己已经忘记松竹的旧情,却错把梅花与春花相比比。 赏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感慨。他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同时也感叹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衰老。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以及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绯桃”,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注解的内容,分析诗人的观点态度等。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因此,在翻译时,要保留原句的修辞手法,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解释,如“竟日”指“整天”,“簇锦”指“成簇地”,“渔郎”指“打鱼的人”,
【注释】 学书:学习书法。 立意在笔先,下笔贵遒劲:指学书时要先确立好书法用意,然后再动笔,动笔时要力求笔势遒劲有劲。 公权:唐朝书法家李邕的别称。李邕曾说“笔势须圆健而有余,筋骨须遒紧而不足”。 格言:即名言警句。 心正:指内心端正。 【赏析】 这首诗是说学书法要首先确立好书法用意,然后再动笔,动笔时要力求笔势遒劲有力。诗的最后两句是李邕的名言:“笔势须圆健而有余,筋骨须遒紧而不足
注释:天上的云渐渐散去,天空显得格外的宁静;风儿吹来水面,也没有丝毫的波澜。 水天一色,清澈透明,视线所及之处,万里之遥,都清晰可见。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一幅静谧、和谐的大自然画面,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练,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所以首先应将诗句译出。 西园晓晴:早晨的西园景色多么明媚。 红紫斗芳新:各种鲜花争相开放,竞相比美。 韶华满眼春:春天里,美好的年华在眼帘中展现。 绿窗深院里:在幽静的院子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 应有惜花人:应该有珍惜这美好时光的人。 译文: 早晨的西园景色多么明媚,各种鲜花争相开放,竞相比美。春天里,美好的年华在眼帘中展现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 深秋 霜寒金气重,落叶覆苍苔。 万木俱萧索,黄花独自开。 译文:深秋时节,霜降寒气袭人,万物凋零,草木皆已枯黄萧瑟。惟有菊花独自盛开,傲然绽放。 注释:深秋、霜寒金气重:写深秋时节,天气寒冷,霜露降袭;金气重,指天气转冷,霜降寒气袭人。落叶、黄花:写深秋时节,树叶已经变黄,纷纷落下;黄花,菊花
【注释】 罗幌:纱帐。 孤眠夜寂寥:独自一个人在夜晚的床上,感到寂寞。 东风:春风。 度云韶:吹过像云一样轻盈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写一位宫女在深夜的寂寞和孤独中听到春天的风声。首句“明月侵罗幌”描写了宫女所住的内房窗户上挂着的纱帐,月光射进了室内,使纱帐也变得明亮起来;“孤眠夜寂寥”描绘了宫女独自一人在黑夜里躺在床上,感到寂寞难耐;“东风偏有意
注释:红色的杏花艳丽得胜过晚霞,在细雨中繁盛盛开。那又怎么样呢?庭院中的竹子,只有一根独秀,傲然挺立,迎着霜风。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比赞美了红杏与庭竹的高贵品质。诗人以“晚霞”、“细雨”为背景,生动地勾勒出红杏和竹的形象。红杏艳丽夺目、繁花似锦,而竹林则只有一株,孤高傲骨,凌霜傲雪。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使整首诗形象鲜明、意蕴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1) “西风鞍马上”中的“鞍”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驾着马”。 (2) “何物不堪诗”,这里的“物”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写诗”。 【答案】 译文: 深秋的红叶在秋风中纷纷坠落,黄花点缀着暮雨时节的天空。 骑上骏马驰骋于风尘之间,哪一样东西不成为我抒发情怀的素材呢? 赏析: 首句“红叶深秋景”,写深秋季节,满地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