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
注释: 挽高凤歧联:这是一首挽联,表达了对高凤岐的哀悼之情。 便司献替,遽以毛鸷为能,公等休矣,岂有鸩人羊叔子; 直到弥留,犹祝中兴不远,天乎鉴此,可怜忧国贾长沙。 译文: 你刚刚接替了职务和职位,却以残暴的行为为能,你们都该退位了,哪有像张温那样毒害他人的羊叔子? 直到病重临死之际,还祈愿中兴之业早日成功,天啊请保佑这个可怜的人吧,他真是一个为国担忧的贾长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
【注释】 芗(xiāng): 芳香。明:光亮,这里指膏。天年: 寿命。拔使起之: 使人重新振作起来。孰: 谁。人琴俱亡: 人和琴一起毁坏了。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王修植的挽歌。作者对王修植的死表示惋惜,并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诗中“兰以芗而焚”二句用比喻手法写王修植的不幸,“膏以明而竭”,用膏和明来比喻王修植的智慧,“同彼龚生”,把王修植比作汉代的龚胜,龚胜为王莽所杀后,其家族被株连诛灭
【注释】 挽吴汝纶联:此诗是诗人在吴汝纶去世时写的挽词,以赞颂吴汝纶的风义与英雄业绩。 师友:指老师和同门。 使君:指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赏析】 吴汝纶(1840—1903),字挚吾,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官至广西巡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等。他是一位有政治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兼学者,一生关心国事,主张改革。他的诗词亦多反映当时的政治现实。 吴汝纶为人正直刚直,不媚权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情感。这首诗是李鸿章去世时同乡好友张佩纶为他写的挽联,表达了诗人对李鸿章的深切悼念及对其一生功过的肯定和褒扬。 “使先时尽用其谋”的意思是:假使早一点能采纳他的计策的话。“知成功必不止此”意为:我知道这次成功必定不止于此。“倘晚节无以自见”意为
【注释】 挽何眉生联 行清而夷,意简而惠:行为廉洁平易,心地善良仁慈。 若此乃不永年,天乎难问:像这样怎么能活得长久啊!上天怎么这样难于捉摸。 知吾时穷,哀吾志屈:知道我现在处境困窘,哀伤我的志向被压抑了。 遽尔竟成长往,余将畴依:就忽然间要长去远行了,我将到哪里去依附。 【赏析】 本篇是作者对好友何眉生的哀悼词。诗中表达了他与友人的深厚感情,同时表现了他的不幸命运和悲愤心情
诗句释义 - 照古腾今:照亮古代,使之发扬光大。 - 不朽之业:指永恒的事业,永不衰败。 - 穷理尽性:探求事物的道理,充分认识人的本质。 - 载道以文:承载道德观念和思想文化。 译文 你照亮古老的传统,让它在今天发扬光大。 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充分了解人性,你承载着传播道德观念和思想文化的重任。 注释 - “照古腾今”:照亮古代,使之发扬光大
【注释】: 愿闻第一义——愿:希望;第一义:指佛家所说的“空”的教义。 为洗千劫非——为了洗刷一千年中所有的错误与罪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讲经堂联》。全诗表达了诗人虔诚的宗教情感,体现了他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首句“愿闻第一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空”教义的渴望和追求。佛教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这就是所谓的“空”
丹徒布衣未可量;竟陵主簿极多闻。 【注释】 - 丹徒: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 - 布衣:平民。 - 竞陵:地名,今湖南省常德市境内。 - 主簿:官名,古代地方长官的副职。 - 多闻:名声大,知名度高。 - “胸中”四句:形容谢公定人品和才华。 - 今人:指作者。 【赏析】 黄庭坚在这首诗中赞扬了谢公定的才学和品格。诗中的“丹徒布衣未可量”指的是谢公定虽然出身贫寒,但才气横溢,不可限量
注释: 1. 日月壶公酒:壶公,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诗人。他爱菊饮酒,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陶彭泽”。壶公即陶渊明。 2. 春秋太傅诗:春秋太傅,指左丘明,他是战国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以著《左传》而闻名于世,史称左丘子。太傅是古代对三公九卿等高级官员的尊称。 译文: 日月如酒,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春秋如诗,左丘明被尊称为“春秋太傅”。 赏析:
【注音】 斜日穿窗飞野马(xié rì chuān chuāng fēi yě mǎ);暑风蚀米长强羊(shǔ fēng cí mǐ zhǎng qiáng yáng)。 【赏析】: “斜日”是太阳的倾斜,形象地表现出了太阳西沉,天边晚霞的景象。“穿窗飞野马”,用动态的词语描绘出了晚霞映照下,天空中出现的美丽景象,仿佛一匹匹奔跑的野马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