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诗句释义 1 金人捧露盘:金人指的是金朝的人,露盘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礼器。这里描绘了一幅金人拿着露盘的景象,可能暗示着某种仪式或庆典。 2. 芜城怀古:芜城的怀古意味着对过去某个城市的回忆和感慨,可能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这里的“芜”字可能是指荒芜、废弃的古城。 3. 断钗青:断钗可能是指断裂的钗头,青色可能是指颜色,这里可能是指一种悲伤或失落的情绪。 4. 磷火碧:磷火可能是指磷光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秋海棠》,全诗如下: 金人捧露盘 咏秋海棠 记春光,繁华日,万花丛。 正李衰、桃谢匆匆。 侬家姊妹,妖枝艳蕊笑东风。 薄情曾共春光去,惆怅庭空。 到如今,馀孤干,羞桃李,一园中。 怜娇姝、试沐新红。 恐伤姊意,含芳敛韵绮窗东。 邻家不分伊偏占,放出芙蓉。 注释: 1. 金人捧露盘:以金盘盛水,像捧露盘一样。 2. 记春光:指对春天的回忆。 3. 繁华日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汴京为官时所作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白描手法,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金人捧露盘”起句写景,“金人捧露盘”出自《洛神赋》。“露盘”,即露盘。相传汉武帝曾于七月七日设露水宴,群臣皆着七宝冠,戴玉珥,以金缕络髻,以杂花为饰,共饮流霞之酒,奏九韶之乐。此句用典,形容天边彩霞似锦,映衬出洛阳牡丹花盛开的美丽景色。 “水如蓝,山如黛,草如丝
【注】金人捧露盘:以“金人捧玉盘”为典,比喻黄蔷薇艳丽。 厌红妖,欺紫媚,占鹅黄。向东风、瑟瑟金装。翠条袅娜,笼烟带雨暗浮香。醉眠金屋开斗帐,轻拆麝香囊。更萧疏,槐借叶,菊为裳。笑盈盈、雅澹梳妆。露翻影动,打不开蝶醉蜂狂。不受东君脂粉误,别是行藏。 译文: 我厌倦了红艳妖娆的花朵,也鄙视那些紫色的媚俗之花,只想占据那如鹅黄色般的美丽。当春风拂面时,我傲然挺立,仿佛身着华丽的金装。我的绿茎婀娜多姿
金人捧露盘,指佛祖释迦牟尼像。万历庚子,寓居极乐寺时所作。丁巳,即嘉靖四十九年(1590),诗人重游该寺,见其已遭毁坏,感慨而作此诗。 二十年,指从万历庚子(1580)至壬戌年(1602)。居停,指寄居、投宿之处。梵王宫,指极乐寺。“惯听”句,言自己经常在寺内听到傍晚的钟鼓声。残暮鼓,傍晚时分寺庙里的钟鼓声;晨钟,清晨寺院中的钟声。台殿,指寺院中的大殿。绣幡,佛教中的一种幡,用彩色丝织品制成
金人捧露盘·和曾纯甫春晚感旧韵 古嵩台,双阙杳无踪。忆潮平、细浪溶溶。龙舟渡马,依然先帝玉花骢。冲冠发指,旗挥星落,血斩蛟红。 怨苍梧,班管泪,沈白日,瘴云中。更背飞,孤影飘蓬。今生过也,魂归朱邸旧离宫。苔残碧瓦,鸳鸯碎,蔓草春风。 注释: 金人捧露盘:比喻皇帝的威严。 曾纯甫:诗人的朋友。 春晚感旧韵:春天的夜晚感慨过去的诗词。 嵩台:山名,位于今河南郑州境内。 双阙:指皇宫的两座门楼。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注释:越山的云彩,越江的水波,越王台的风景,都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站在高处眺望,心胸也随之开阔。黄莺啼叫,燕子飞翔,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让我忍不住举杯畅饮。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注释:古代的事情,如今的人为之落泪
《越州越王台》 金人捧露盘,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 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 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注释: 金人捧露盘: 金人捧着盘子(即盘中有金),指富贵之极。 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 三句写台的地势和周围环境。 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 黄莺和紫燕报春的消息
注释与赏析: 1. 金人捧露盘 - 注释:比喻为珍贵之物或高洁之志。 - 赏析:此句通过金人捧露盘的意象,象征持有高洁、纯洁的品质和追求。 2. 喜乐山村,风月知音 - 注释:指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 - 赏析: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然和心灵平静的愿望。 3. 信任岁华交换 - 注释:认为时间在不断变换中,人们应当随遇而安。 - 赏析:反映了对时间流转的接纳
注释: 金人捧露盘——指唐末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的妃子林宝娘,她曾为钱镠生下儿子钱元瓘(kuǎn),后来被钱镠所杀。后以“金人”指代钱镠。 丙午钱塘——即公元906年,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建立都城,定国号为“越”,称钱镠为“武肃王”。 湿苔青,妖血碧,坏垣红——描绘了一幅破败的景象,湿苔、妖艳的血和破坏的墙都被染成了红色。 怕精灵、来往相逢——担心这些精灵(鬼魂)会在这里相遇。 荒烟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