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拯
【注释】 滦阳,地名。 秋中,秋天。 自题:自己题写。 所为:所作。 滦阳日乘卷后:在《滦阳消夏录》中,有“滦阳日乘”一册,作者为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计:计划。 来两扈(hù):来过两年的扈州。 触𢱧(huò):碰到水边。 万端简为百韵:《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有:“五色交辉,相乱眼目;八音繁会,调畅心骨;然而淫侈逾制者,如园圃大囿积累也。”这里用此意。 凌乱复沓所不免也:文章杂乱无章,难以避免。
【诗句】 客从故乡来,道我故乡事。 听客语未终,悲伤泪盈眦。 忆从我双髻,乡闾正平世。 荐绅屡世泽,农亩百囷积。 令尉好客临,家家喜迎伺。 岁时相庆劳,酒肉颇薰炽。 回首二十年,遭时大颠悴。 还思俗忠厚,遑咎习轻侈。 车马重来归,荒村起蛇彘。 川原始嵎负,城邑渐高帜。 将帅弗调良,锄耰转凶肆。 吾谋多弗遂,戎幕愧身厕。 黄金北斗高,拳贼最奇思。 衣裳余倒颠,陵谷乃更置。 昔日富家郎,流亡仅衰稚。
【注释】 莽苍:辽阔。列城:指城池。飞扬:飘飞。残箨(tuò):竹叶未脱的外壳,也指竹鞭。快哉:高兴的样子。墨绖(dèi):墨染的丧服。师:以……为师。觥(hōng)觥:酒器。这里指豪饮。湓浦:古水名,即今之赣江。及春早:到春天来得早。沪渎:指吴淞江。黔池:今江苏太湖。急羽、威声:指战鼓声。“威”通“畏”。河北:指黄河以南地区。叠捷:连续取胜。连镳(biāo)剪:马鞭。枭翎:鸟兽的羽毛。林李
寒夜自题秋中所为滦阳日乘卷后计一载来两扈滦直触𢱧万端简为百韵自知凌乱复沓所不免也 译文: 寒冷的夜晚,我为自己在秋天所画的滦阳图自题。这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两路前往滦州(今河北滦县),直接接触着山石梁(今北京昌平西北的石景山路)。前方有虎豹蹲伏,后面是猛兽盘踞的岭脊。车马频繁地停下来休息,风向变幻莫测,形势险峻异常。从山顶到山底,都能看到那些曲折盘旋的山路。山势峥嵘,像冰凌一样陡峭
【注释】 楚材:指楚国的贤才,这里指屈原。 重枢机:指掌握国家政权的关键人物。 彼狡计漫出,烬余得炎蒸:他们狡猾的计谋纷纷出台,但结果只能是灰烬而已,只能得到炎火的焚烧。 鸱张又楚粤,蠕蠢及鄘鄫:像鸱鸟一样的奸臣们又在楚、粤地区活动起来,像蠕虫和蚯蚓一样,到处横行无忌。 烈士:指有志节的人;上章:指向君主上书进谏。 孱功:软弱无能的功绩;击抨:打击批评。 幸叨圣人鉴,褫夺快群憎:有幸承蒙圣明之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之一,其中“书愤”一首,是杜甫借咏边塞战争来抒发他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诗的原文如下: 吾皇承金瓯,圣智神清明。百工思亮弼,四海观升平。 如何峤西县,黄巾起微民。元年辛亥春,我从丞相行。 六月朔四日,桂州入元旌。是日贼返走,中平还紫荆。 震威千里外,追逐可成禽。况我有前覆,象州曾驻兵。 何为金鸡战,偏师匿州城。大令敢辄挠,诸军乱旗枪。 是时向与乌
诗句:经岁说边防,楚山空崚嶒。 译文:一年又一年地谈论着边防,楚山依然屹立在那里,但显得更加峻峭。 注释:1. 经岁:一年又一年。2. 边防:指对边境的防御和保卫工作。3. 楚山:指的是楚国的山,这里用来象征国家的边疆。4. 崚嶒(léng róng):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边防工作的不断谈论,表达了他对国家边疆的关心和忧虑。同时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要着重分析精彩生动的诗句,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其妙处。“桂林时已震”的意思是:桂林地区已经受到震动。“蠢兹弹丸邑,贼备原可乘”的意思是:这个弹丸之地,敌人可以乘机进攻。 【答案】 ①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所作,当时他正在桂林(今属广西)避难
庚戌九月自吴返越嘉禾道中 晚来停棹傍茶庵,镫火人家照碧潭。 恰似吴娘好眉黛,语儿泾畔月初三。 注释: 1. 庚戌:农历年。 2. 吴:指苏州。 3. 茶庵:茶馆。 4. 镫火:灯笼的光亮。 5. 碧潭:清澈的水潭。 6. 恰似:好像,似乎。 7. 吴娘:指吴地的女子。 8. 语儿:女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和人情风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画。
注释: 在庚戌九月,我从吴地返回越州嘉禾的途中。 还有那残蝉挂在别的树枝上,纺车的声音和豆花篱笆相混杂。 又听到了新蛩的鸣叫声,寒女们忙着准备冬季御寒的衣服等待上机织布。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农民生活的诗。首句"犹有残蝉挂别枝",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树上的蝉还停留在树枝上,形象生动。第二句"纺车声乱豆花篱",则描绘了农民们忙碌的场景,他们的纺车声和豆花篱笆相混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