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授
【解析】 题干是“山中五月不知暑,午窗梦揖巢与许。起来洒洒竹风清,满地落花莺自语。城中酷暑金石流,驰马汗血不少休。富贵致身真自娱,何如蚤向山中游”。此题属于综合赏析类试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情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境特点,然后再结合注释和参考答案分析其艺术手法和效果。本诗写诗人在山中的生活体验,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涉江采芙蓉,碧水荡轻桨。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 天空飞鸟尽,云敛水亭敞。 山色堕雕阑,奚光动朱网。 故人能爱我,百里重来访。 江干驻清节,长虹落书幌。 夜久独吟啸,天风吹月上。 诗句释义: - 涉江采芙蓉:在江边采摘荷花。 - 碧水荡轻桨:碧绿的河水上轻轻划着船桨。 - 日夕罗衣单:傍晚时衣服显得单薄。 - 露下秋逾爽:露水落下,秋天的感觉更加清新。 - 天空飞鸟尽:天空中的鸟儿已经飞走。
诗句解析 1. 西风吹细雨,短榻怯青绫。 关键词: - 西风:秋天的风,常用以形容凄凉、萧瑟的氛围。 - 细雨:小雨或微雨,给人以轻柔而细腻的感觉。 - 短榻(小床):简朴的床铺,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状态。 - 青绫:一种质地轻柔的蓝色丝绸,常用来比喻柔软和舒适。 翻译/译文: 西风吹起了细如牛毛的秋雨,我蜷缩在简陋的小床上,感受到一丝寒意。 2. 多病如衰老,清闲似懒僧。 关键词:
这首诗是诗人在东园游玩时,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境的。 日涉东西园,乐意随春长。 “日涉”指的是每天到访、游览,“东西园”可能是作者居住的地方或者他经常游览的地点,也可能是借指他所热爱的山水田园。“乐意随春长”意味着作者在春天里心情愉快,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梅花暗香雪,风细月复明。 “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常常与冬天的寒冷和生命的顽强联系在一起。“暗香”形容梅花散发出的香气不张扬
【注释】 岩扉:山间石门。 荷衣:荷叶制成的夏服。 清风吹柳条,素月照松顶:清风吹拂柳枝,素月照亮松顶。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景的诗。全诗四句,每两句一句。前两句写秋景,后两句写人的感受。第一句写诗人倚杖出山门所见之景;第二句写诗人因天气转凉而感到的寒意;第三、四句写诗人在秋风中赏玩风景时的感受。 “倚杖出岩扉”,是说作者凭栏眺望,拄着拐杖,走出山门。“倚仗”指拄着拐棍走路。“岩门”即山门
诗句原文: 柳暗花明春雨天,鹁鸠声里一归船。重游已是十年后,为问人生几十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柳暗花明春雨天”,描绘了一幅春天细雨中柳树和花朵都显得格外明亮的美丽画面,营造了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次句“鹁鸠声里一归船”,则通过描写鹁鸠(一种鸟)的叫声,引入了主人公归家的情境,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画面感。最后两句“重游已是十年后,为问人生几十年”
【注释】: 1. 秒秋寄友人用刘梦得韵:秒,指时间。寄友人用刘梦得韵,即借用刘禹锡的韵脚。 2. 拒霜:一种植物名,开白色花。 3. 草阁:简陋的房屋。 4. 物色时俱化:景物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 5. 年华水共流:岁月如流水般逝去。 6. 庭螀(jiāng):一种昆虫,秋天常在树旁作巢。 7. 寒雁晚横楼:傍晚时分,大雁横过楼头。 8. 知己何寥落:知心朋友都疏远、孤独了。 9. 清灯感旧游
晓寒春袂薄,夜雨过山家。 翠合一庭草,红销半树花。 娇莺迁木蚤,轻燕入帘斜。 稚子闲挑笋,诗僧正煮茶。 注释: 1. 晓寒春袂薄:早晨的寒冷使春天的衣服变得薄弱。 2. 夜雨过山家:夜晚的雨水洒落在山间的人家。 3. 翠合一庭草,红销半树花:绿色的植物覆盖了整个庭院,红色的花朵凋零了一半。 4. 娇莺迁木蚤:娇嫩的黄莺飞走了。 5. 轻燕入帘斜:轻柔的燕子飞进了斜着的窗帘。 6. 稚子闲挑笋
涉江采芙蓉,碧水荡轻桨。 日夕罗衣单,露下秋逾爽。 天空飞鸟尽,云敛水亭敞。 山色堕雕阑,奚光动朱网。 故人能爱我,百里重来访。 江干驻清节,长虹落书幌。 夜久独吟啸,天风吹月上
柳暗花明春雨天,鹁鸠声里一归船。 重游已是十年后,为问人生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