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岁岁戍河源,天寒衣不完。 始觉边兵苦,谁为天子言。 将军奏战绩,中国竭财源。 请下轮台诏,馀生入玉门。 诗句释义 1. 岁岁戍河源:每一年都要前往河源驻守边防。 2. 天寒衣不完:天气严寒,士兵们的衣服却无法及时修补或更换。 3. 始觉边兵苦:开始真正感受到边疆士兵的艰辛和痛苦。 4. 谁为天子言:无人能够向皇帝报告这些艰苦情况。 5. 将军奏战绩:将军们向皇帝汇报他们的战绩
注释: 惨悽(cǎn zhī)辞故里:凄惨地告别故乡。 迢递(tiáo dì):遥远,漫长。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 六月:指夏季的六月份。 孤城:荒凉的城市。 汉儿:即汉族人民。 频(pín)挽粟(lù): 多次向内地调运粮食。 胡地:指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 不堪(bù kān):不能承受,忍受不了。 弃绝:断绝关系或往来。 妻孥:妻子和儿女。 爱:吝惜。 赏析:
【注释】 1. 边戍同云黑:指边地的戍卫之兵,都披着黑色的斗篷。 2. 胡天:北方的天空。 3. 青冢路:指代边塞的坟地。青冢,即坟墓上青色的草。 4. 白狼峰:指代边塞的山名。白狼为匈奴所居之地,故以“白狼”称其山峰。 5. 光夺临关月:指月光被云层遮蔽,无法照耀到边关。 6. 寒添刮地风:指寒风从地面刮起,更加寒冷。 7. 冬衣蒙宠赐:冬天的御寒衣物都被皇帝恩赐了。 8. 天子念边戎
《雨雪曲三首》 雪和雨接连下了整整一冬,严寒侵袭着铁打的铠甲。 大雪迷住了北方的番部落,阳光照耀着汉朝军队的旌旗。 使者在供餐的日子,边塞士兵冻伤手指的时刻。 皑皑白雪染白了两鬓,却不知道这是在老边疆。 注释: 1. 雨雪连青海:形容下雪和下雨连续不断的情况。 2. 隆寒袭铁衣:形容天气极其寒冷,穿着铁甲的人感觉冷得如同被冻住。 3. 白迷番部落:指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在大雪中显得模糊不清。 4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首句“战城南”,指在城外作战;次句“扬义旗”,指高举正义之旗以号召士卒;三、四句写战斗经历,意谓百战不屈,士气不衰;五、六句写为国捐躯,忠心耿耿;最后两句写历史人物的事迹,并借李陵、张巡等历史人物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全诗表现了诗人坚持正义、不怕牺牲、忠于朝廷的政治品质。 “战城南”,点题,即在城南作战。“扬义旗”,点明目的,即高举正义之旗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长安道的诗,通过对长安道的描述,展现了长安的历史地位、繁荣景象和美丽景色。 长安道 幽燕自古天下雄,千年王气此地钟。 长安大道坦如掌,关中洛阳俱下风。 百二山河势差别,四面金汤固如铁。 居庸山海来重关,无乃天造与地设。 皇图巩固据全燕,帝居壮丽古无前。 双龙阙声云霄外,五凤楼高日月边。 南城宫殿媲花萼,大内亭台过铜雀。 九衢驰道荫青槐,五侯甲第施珠箔。 轩盖云屯戚里门
【注释】: 1. 出塞曲八首:这是一首表达戍边士兵生活的诗。 2. 笳三叠:笳是一种乐器,三叠即三次重复。 3. 横行卒五千:横行是军队的一种阵型,五千人组成一个横行。 4. 功期三箭定:功期是约定的时间,三箭定是说在约定的时间用三箭就能平定战争。 5. 勇冠万人先:勇冠万人先是指勇猛的人能成为众人之首。 6. 渴则餐胡雪:渴了就吃胡地的雪。胡雪指的是胡地的雪。 7. 饥来食弩弦
【注释】 出塞曲:边塞曲调。八首:八段。这是一首。玉关道:玉门关,汉时西域要冲,今甘肃敦煌西北。风尘暗使车:指征战的使者的车马。穷黠虏:困顿狡猾的敌虏。黠:狡诈,狡猾。万幕列平沙:形容战地辽阔,帐篷连绵不断。万幕:指无数帐篷。列平沙:排列在平沙之上。落日摇旌旆:夕阳西下,旗帜随风飘荡。旌旆,旗子。悲风杂鼓笳:悲风中伴随着战鼓和笳管的声音。笳:古代乐器,形如笛而小,用竹为管,吹时发出呜呜声
少小去防边,十年犹未旋。 心旌悬汉月,身世老胡天。 骁勇胸中甲,奇谋圯上篇。 功多天子录,他日尽凌烟。 注释: - 少小去防边:年少时就被派往边疆。 - 十年犹未旋:已经过去了十年,还没有回到家乡。 - 心旌悬汉月:指心中的思念如同悬挂在天上的月亮一样。 - 身陷胡天:形容自己身处边疆。 - 骁勇胸中甲:形容自己的勇猛如同胸膛中隐藏的盔甲。 - 奇谋圯上篇:比喻自己的计谋如陈平的计策。 -
【注释】 出塞曲八首(选二) 边庭:边境。应募:应征入伍。胡虏: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这里指敌人。旧:过去。千夫长:千户所的长官。万里城:边疆的城堡。青海:泛指西北边陲地区。黑山:今辽宁朝阳市境内。黄金郎:代指良将,即良将之子。蹉跎:失意、空耗时日。 【赏析】 《出塞曲》共有八首,这是其中的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写将士们奔赴沙场、保卫祖国的壮烈情景。前四句写将士们从军出征。“出塞曲”是古代的一种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