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戍河源,天寒衣不完。
始觉边兵苦,谁为天子言。
将军奏战绩,中国竭财源。
请下轮台诏,馀生入玉门。
岁岁戍河源,天寒衣不完。
始觉边兵苦,谁为天子言。
将军奏战绩,中国竭财源。
请下轮台诏,馀生入玉门。
诗句释义
- 岁岁戍河源:每一年都要前往河源驻守边防。
- 天寒衣不完:天气严寒,士兵们的衣服却无法及时修补或更换。
- 始觉边兵苦:开始真正感受到边疆士兵的艰辛和痛苦。
- 谁为天子言:无人能够向皇帝报告这些艰苦情况。
- 将军奏战绩:将军们向皇帝汇报他们的战绩,以证明其功绩。
- 中国竭财源:中国的国库因此而枯竭。
- 请下轮台诏:请求皇帝允许从边疆撤退。
- 馀生入玉门:余生希望能够回到家乡,过上安定的生活。
翻译与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边疆的戍楼、战场,展现了英勇的戍边将士形象,抒发了他们誓死捍卫祖国河山,永保边疆安宁的决心和豪情。诗中“谁为天子言”反映了诗人对朝廷忽视边关实际困难的不满;而“请下轮台诏”则表达了希望朝廷能给予军队适当的休整机会,减轻士兵负担的愿望。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过去战事的记录,王昌龄表达了对士兵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的“始觉边兵苦”、“请下轮台诏”等句子,都透露出诗人对士兵艰苦生活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刻认识。同时,王昌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诗歌,唤醒统治者对边防问题的重视,避免无谓的战争和资源的浪费。
《出塞》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对边疆戍守者生活的真实写照,王昌龄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