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恺
南乡子·下第别诸同年出都 春别洛阳城,又见新书甲乙名。国器旧知收片玉,登瀛。历历银钩指下生。 斜月入前楹,心仰莲峰望太清。春色年来谁是主,无成。半在云霄觉更荣。 注释: 1. 春别洛阳城:春天告别了洛阳城。 2. 又见新书甲乙名:又看到了新书写下的甲乙等名次。 3. 国器:这里指的是国家的人才。 4. 收片玉:像收一块玉石一样珍视。 5. 登瀛:登上仙境。 6.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7.
瑞鹧鸪·赋得春雪梅花,和东坡韵 涂窗谁识暮栖鸦。和雨和烟畏日车。春到江南花是雪,月残辽海雪成花。 天因不夜银千顷,水更无声玉万家。便使剡溪乘兴去,横枝遥见酒旗叉。 注释: 涂窗:涂抹窗户,即打扫窗户。 暮栖鸦:傍晚归来的归鸟。 和雨和烟:像云一样地飘动着、浮动着。 畏日车:怕太阳。 春到江南花是雪,月残辽海雪成花:指春天到来时,江南地区的雪花像梨花一样洁白
鹧鸪天·闻鹧鸪 作者:苏轼 莫怪频频上此台。翠萝深处遍苍苔。能令瀑水清人境,更取峰霞入酒杯。 堤柳动,野荭开。林下轻风待落梅。从来此地黄昏散,往事空成半醉来。 注释: 莫怪频频上此台。莫怪:别解为“不要怪罪”,即不要责怪、埋怨。频频:多次、屡次。 翠萝深处遍苍苔。翠萝:指翠鸟栖息的树。苍苔:青苔。 能令瀑水清人境,更取峰霞入酒杯。能令:使得。清人境:使瀑布的声音清澈悦耳。 峰霞
《鹧鸪天·闻鹧鸪》 楚水吴山情无限,透花窥鸟最分明。 瘴烟笼饮啄,梅岭阻归程。 一片雨,五音清,春风欲送行。 秦人只解歌为曲,梦断秦楼歌声绝。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首句“楚水吴山情无限”便勾勒出一幅广阔的江南水乡景色,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怀念。接下来的“透花窥鸟最分明”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如何通过窗户观察窗外的景象
诗句解释 1 “远客辞家月再圆”: 描述远离家乡的旅人(远客)在看到月亮再次圆满时的心情。这里的“辞家”指的是离家,而月亮的圆满往往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因此此处用“再圆”来表达对家的深切思念。 2. “绿杨如发雨如烟”: 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细长的柳条随风摇摆,雨丝如烟般轻轻飘过。这里用“如发”和“如烟”来形容雨丝的细腻和轻盈。 3. “梁间燕子闻长叹”:
【注释】《玉楼春》,词牌名。此调以晏几道的《玉楼春·春恨》为代表,有五十五字和六十八字两体。“玉楼”即指华丽的楼台,这里泛指高楼。《春怀》是作者怀念妻子之作。“飘荡”,漂泊。“江楼”:在长江边的楼。“江水”即长江之水。“十年时”指十年前。“三岁字”指十年前写给妻子的信。 “新雨地”:雨后的柳树。 “二月春风”:农历二月,正是花开的时节,也是人们思念故人的时候。 “断肠”:极尽悲痛,形容极度忧伤。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并重点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词逐句进行注释,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闻道”“何事”二句是说听说毗陵地区(今江苏镇江)有诗人酒友,为何一别多年,竟断了书信往来;“相期”三句,写诗人期盼与友人重逢,共度琴瑟之好,听那管弦之声;“玉漏声长”两句,写夜深人静时,只有玉漏声长、灯影闪烁
诗句原文 醒写精神醉写容。柔枝无力倚帘栊。衬将皓月分肥瘦,笼得轻烟别淡浓。青镜畔,碧纱中。兰膏烧彻转玲珑。欲教移入罗帏里,好把红缸照院东。 赏析: 董元恺的这首《鹧鸪天·灯前花影》以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晚画面。诗中通过“醒写精神醉写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审美追求,即在清醒与醉酒之间寻找生活的平衡。接下来的“柔枝无力倚帘栊”则形象地描绘了夜色中柔弱的花朵
诗句大意: 山槛晴归漠漠烟,绿窗红泪冷涓涓。长疑好事皆虚事,可得潸然是偶然。 译文注释: 这首词的上片写闺中妇女在春游归来后的所见所感。“山槛”三句写她回到室内的情景:庭院中的栏杆外,春意正浓,蒙蒙的烟雾笼罩着院落;透过窗户望去,那绿盈盈的窗帘和红色的泪水都显得冷冷清清。这几句描写了女子在春色满眼时独自面对空寂,内心孤独凄苦的复杂心情。“长疑”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她的疑惑和伤感之情
南乡子·秋闺月夜 作者:李煜 极目海天空。碾就冰轮照碧峰。渐有清光穿入户,玲珑。玉臂云鬟素影中。 独自倚梧桐。怅望银河待好风。夜半若随千里梦,相逢。皎洁随君处处同。注释: 1. 南乡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属中吕宫。双调,五十四字(其中四、六句需押韵)。 2. 海天:指天空。 3. 碾:磨。 4. 冰轮:即明月。 5. 碧峰:青翠的山峰。 6. 玲珑:形容月亮明亮清晰。 7. 玉臂:比喻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