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田六娘子下火 浮生三十二春秋,方始修行肯转头。 底事又随云雨去,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 “浮生”和“三十春秋”:指人生的短暂和年华的流逝。 - “方始”和“肯转头”:表示开始懂得回头的意思。 - “底事”:为什么。 - “随云雨去”:随着云雨飘荡而去。 - “烟波江上”:江上的烟波,形容景色美丽而又有凄凉之意。 - “休休休”:表示不要忧愁。 - “不用愁”:不需要忧虑。 -
诸禅人散灰 其五 注释:诸禅人,指的是僧人。严兄,指僧人中的佼佼者,善于修行。 从今换骨洗肠,更莫和泥合土。 译文:从今以后,我要彻底改变我的修行方式,不要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清理污垢,而是要真正地净化自己的内心。 熟处放教生,生处不要住。 译文:在熟悉的地方,我会保持清净;在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停留。 扬子江头浪拍天,莫教湿却娘生裤。 译文:在扬子江边,我被海浪拍打着,仿佛要击碎天空
诗句翻译 1 莫妄想 - 不要幻想或期望。 2. 好参详 - 值得仔细思考。 3. 不知终日为谁忙 - 整天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可能感到迷茫。 4. 若知忙里真消息 - 如果你知道忙碌背后的真实意义。 5. 一朵莲花生沸汤 - 像莲花一样纯洁,即使处于沸腾的水中也不会被污染。 6. 休得也,便好休 - 如果已经足够了,就应该停止追求。 7. 百年浮幻水中沤 - 一生就像水中的泡沫,短暂且不真实。
诸禅人下火 初秋时,衲僧们纷纷离去。 他们没有乘坐陈年的船只,而是选择了泗州的道路。 横握着拄杖的僧人气度如云,万水千山都不放在眼里。 昨日从通川方入寺,现在随例茫茫把不住。 那把不住,为君说个临歧句。 枯木岩前路差多,剔起眉毛着眼觑。 一身恍若风中烛,百岁端如水上沤。 未到衲僧平稳处,临行那得不生愁。 注释: 1. 诸禅人:指许多和尚。 2. 下火:离开寺庙回乡。 3. 初秋:初秋时节。 4.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十一焦山旧日时,堂安百馀众。 笊篱与木杓,如今不足用。 多谢诸禅人,各出一只手。 南北与西东,面南看北斗。 厨中一个锅,煮粥又不多。 若非宪上座,谁人奈尔何。 水陆会街坊,六人为总领。 但看正二月,夜夜香花请。 二人同一心,打围要种菜。 意在钁头边,两彩都一赛。 腊月冷如冰,众僧犹卧簟。 二人去化席,姑苏也不远。 漆桶要打破,深禅却要光。 但教无渗漏,得个也无妨。 镇州萝卜头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译文: 浮生如梦,人生如梦幻泡影。 这僧人撩起袈裟即离去,也是他一生中的快乐。 穿上没底的芒鞋,丢掉这个皮袋子。 火葬场中的火焰还在燃烧,延寿堂中的人们又死去。 方言不同,身体和梦境都相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行为,表达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僧人在看到人生的终末时,能够淡然处之,放下一切,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生命的超然和豁达。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僧人的行为
【注释】 行者:僧人。下火:即落发,表示出家为僧。汝:你。幼入空门:幼小时便进入佛门。方年二十五:正好二十五岁。 须发:胡须和头发。尚未除:还没有剪除。 幼身:年轻的身体。今日去:今天离开。脱下布直裰:去掉僧服。休问温州路:不要打听温州的路。 【赏析】 这是一首和尚出家的诗。首句“汝幼入空门”,点明主人公从小入佛教,说明他从小就有出家的想法。后二句是说,他现在已经满二十五岁了,正是出家的年龄
【释义】 奔驰着的光景已经几番换了春天,为什么突然临风而显得如此惨伤?柳绿桃红依旧在,但今年不见去年人。幸好太阳明得像镜子一样,使用月亮像弯钩一样。 【注释】 奔驰(bēn méng):疾驰。 光景:光阴。 翻春:换季。 何事临风一惨神:忽然感到一阵凄怆。 惨神:悲伤。 柳绿桃红:泛指春天的景物。 幸然明似镜:幸运地阳光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向用曲如钩:过去像弯钩那样曲折。 【赏析】
梦里移厨梦里来,梦中升座梦中斋。 梦中生也梦中喜,梦里死事格里埋。 万事不由人计较,一身休更巧安排。 知梦里惺惺者,达磨西来□□鞋。 注释: 1. 梦里移厨梦里来:指在梦中也能像现实中一样处理各种事务。 2. 梦中升座梦中斋:指在梦中也能像现实中一样享受斋戒的清静。 3. 梦中生也梦中喜:指在梦中也能体验到生死之事,感受到喜悦或悲伤的情绪。 4. 梦里死事格里埋:指在梦中也能处理好生死之事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五 休休休,放下著,无量劫来灵性恶。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因为这些东西只是短暂的,而真正能够带来长久幸福和快乐的东西却是不存在的。 只知贪爱黑如云,一段光明都昧却。 注释:这里的“黑如云”比喻的是名利,而“光明”则是指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诗人指出,很多人只知道追求名利,却忘记了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这是一种愚昧的行为。 休休休,放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