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 识得庐山五老峰,个中何地不相逢。 - "识得":识别、知道,这里指对某事物有所了解。 - "五老峰":庐山的著名山峰之一,此处代指庐山。 - "个中":其中。 - "相逢":相遇,相会。 - 舌头无骨随人转,熨斗煎茶铫不同。 - "舌头无骨":形容人说话或吃东西时舌头的动作灵活自如,不受束缚,就像没有骨头一样。 - "熨斗煎茶铫":熨斗用来烫平衣物,煎茶铫用来煮茶
注释:三十年来,我一直像信步行走一样,从未被是非坑绊倒。桃花每年都随着流水而去,任凭旁人争夺道路。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作者豁达心态的诗作。诗人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像信步行走一样,从未被是非坑绊倒。而桃花每年都随着流水而去,任凭旁人争夺道路。这首诗通过桃花和诗人的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洒脱自在的人生态度
砂盆打破化为尘,始是撑天拄地人。 举世只言身是幻,不知谁是幻中人。 诗句解释与分析: 1. “砂盆打破化为尘”:这里用砂盆的破碎比喻世事的无常和变化,砂与土的结合象征着物质世界的短暂与虚无。 2. “始是撑天拄地人”:诗人在这里强调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如同支撑天地的柱石,表明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她都坚守初心,不屈不挠。 3. “举世只言身是幻”:表达了对世间纷纷扰扰的批评
诗句原文: 空王殿子几经秋,日晒风吹古路头。 莫怪今朝聊点破,恐人一向外边修。 注释解释: - 空王殿: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寺庙或宫殿。 - 子:此处可能是对“寺”字的解释,与“殿”连用,形成“寺殿”。 - 几经秋:经历了许多个秋天。 - 日晒风吹:太阳暴晒和风的吹拂。 - 古路头:古老而破旧的道路。 - 莫怪:不要责怪。 - 今朝:今天。 - 聊点破:略作说明。 - 恐人:害怕人们。 -
【注释】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二 自惭无德继高踪,百事荒唐懒更慵。 要死山今死未得,且将香火奉诸公。 【赏析】 此诗以咏物起兴,托意禅理。前两句写自己惭愧无能,愧不敢承继古人的崇高风范。后两句写自己的境遇,“要死山今死未得”,意思是:我像一座快要倒塌的山,虽然很想一死了之,但却还没有死成,还须苦苦支撑着。“且将香火奉诸公”,意思是说:我还是应该为诸公烧点纸钱吧!这两句话看似矛盾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二十四 瑞气氛氲锁梵宫,嵯峨宝塔倚高空。 檐楹金碧光相照,尽落山僧一顿中。 注释:瑞气弥漫笼罩着佛寺,高耸入云的佛塔依傍在高空。寺庙的屋檐和墙壁都是金色和红色的,它们发出耀眼的光芒相互照耀,好像整个寺院都沐浴在一片光明之中。所有的僧人都聚集在这里诵经念佛,就像一滴水落在大海中一样,他们的智慧和功德都在这顿悟中得到了显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庄严华丽的佛寺
【注释】: ①升堂颂古:指佛教徒对佛祖、菩萨或高僧大德的赞诵。 ②禅门: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以“不立文字”和“即心即道”为特点。 ③江北江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要津:掌握要权。 ④林众:指僧人。 ⑤扫除:扫清,清除障碍。佛祖:指佛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作者通过颂扬佛门中的禅师来表达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 首句“禅门泊将气如云”,意思是说禅宗大师们聚集在一起
注释:暖和的阳光晒开大地上的冰雪,春风轻轻吹落岭上梅花。他明白世间万物都无遮障,可还是无法理解这道理,自己的眼光却无法开阔。 赏析:诗中通过“暖日”、“春风”、“地面冻”与“梅”等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以“他知”和“自是”两词对比出作者与世人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存在的差异。诗人用“暖日”、“春风”等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感悟
注释:每年这个时候的月亮总是特别明亮,而那一点云彩却像是魔物一样。 与曹溪门下的老僧相比,老僧能够看到一轮空明的月亮照耀着婆婆。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月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其中"争似曹溪门下叟,一轮空月照婆婆"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体现了他的禅宗思想
【注释】: 1.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这是宋代诗人释文莹所著的一本笔记,其中收集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禅宗的各种看法和评论。 2. 莫谓无心便是禅:不要认为只要心无杂念,就能达到禅宗的境界。 3. 个中有路更幽玄:禅宗的核心在于内心的领悟和修行,而不是外在的动作。 4. 系驴橛子:古代用来固定驴子的工具,形状像橛子一样。 5. 打著:打击、触动。 6. 南边:指东南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