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吊:慰问。王观察:指王世贞。 公:指王世贞。 去:离开。 石羊石虎:指寺内的石雕,为王世贞所建,故称。 愁:悲伤。 赏析: 诗的首句“去年公到包山寺”,是说去年王世贞曾来到过包山寺。包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山上风景秀丽,寺内有许多古迹。王世贞在明万历年间曾任过这里的知州,并在此修建了一座亭子,名为“包山亭”。此诗是他在亭中怀念好友时写的。“林底相逢笑不休”两句
注释:临终时,一位老僧告诉我,扫除胸中杂念,万事皆空。回首往事,荣华富贵都如梦幻般消逝,即使能谈笑风生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也不过是死前的游戏罢了。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人生虚无和生死无常的感慨的诗。诗人在临终之际,得到了一位老僧的开示,让他扫除胸中的杂念,看透世事,从而更加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一生。诗人用“扫尽胸中事万千”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变化,意味着他已经放下了所有的烦恼和执着,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注释: 1. 归来饱睡懒谈真:归来后,我饱餐一顿,懒得说话。 2. 一任禅和喜作瞋:任由禅理和禅宗大师喜怒无常。 3. 笑破野堂居士口:笑话让野堂的居士们都笑破了嘴巴。 4. 孤云去住也由人:孤云来去自由,随人心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禅”和“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态度。 第一句“归来饱睡懒谈真”,表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热爱和痴迷。禅宗是一种超脱世俗
与君同鞭洞庭山,此个因缘非等闲。 此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共同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诗中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坚定信念,即追求真理、追求正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好记灯前一句子,莫教流落向人间。 这句诗寓意着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美好瞬间,不要让它们白白流逝。它鼓励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闻平江焚爇 阿呵呵了阿呵呵,聚落都如蝼蚁窠。一弄火销无影迹,几人于此悟南柯。 注释: 闻:听到。 平江:地名。 𦶟(ruò):烧。 “阿呵呵”:感叹词,表示惊讶、赞叹的语气。 阿呵呵了阿呵呵:形容声音的洪亮和感叹的语气。 聚落:聚集的地方。 蝼(lóu)蚁窠(kē):蚂蚁洞。形容小而多的住所。 一弄火:点燃一把火。 销(xiāo):消灭。 无影迹:没有踪迹。 几人:几个人。 悟:领悟。 南柯
章学士避地毛公山号隐泉居士因相约作庐山饭携偈赴之 注释:因为章学士在毛公山隐居,故称他为隐泉居士。我们约定一起去庐山吃饭,并带上偈子去见他。 杖藜来赴庐由饭,喜见公家园有蔬。 注释:我拄着拐杖前来赴宴,非常高兴地看到您家的菜园中有蔬菜。 安得龙眠老居士,丹青重画隐泉图。 注释:我多么希望能见到龙眠老居士,让他用他的丹青技艺再为隐泉绘一幅画
注释:法逸曾说,他曾经在堕城时遭到番人的追逐,那时回头一望,平江变成了瓦砾,只有这个地方让他感到宁静。师云:除了这里,哪里可以停止心猿意马? 三处莫忘真是良药,两针不蓄亦无妨。 浑身劫得燖鸡尽,始好参禅作歇场。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落难中的经历,他经历了被追杀、被追逐,最后回到自己的住所,感叹自己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种种磨难,此时他已经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平静和宁静。
注释: 示师勤 —— 给老师展示我的勤奋。 出家毕竟事如何:出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超越情尘敌死魔:战胜世俗的诱惑,与死亡作斗争。 莫向丛森贪饱暖:不要在丛林中贪图安逸、享受。 百年光境等闲过:一生短暂的生命,就像一瞬间就过去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出家生活的看法和态度。首先,他质疑出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是对出家生活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接着,他提到要战胜世俗的诱惑,与死亡作斗争
注释: 古人只蓄两枚针,夏葛冬裘随旋寻。 你我年事已高,脚力不济,但可以携带孩子,去丛林中寻找食物。 译文: 古人只用两枚针,夏天穿葛布,冬天裹貂皮,随着季节变化而更换。 你们年纪尚轻,脚力强壮,现在可以带领孩子去树林里寻找食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诫诗,诗人通过描写古人的生活习惯,来告诫现代人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不要等到年老体弱时才后悔没有去过丛林生活
黄卷展开共佛语,青山长对伴僧禅。 注释:我打开书卷,与佛祖进行对话,常常面对青山,陪伴着僧人打坐修炼。 一炉香尽文时过,浮世何人有此缘。 注释:当香燃尽的时候,文人墨客都离开了这个世界。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有谁会有这样的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