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释义】 经常有分毫的积累都不许偷取,每天生成的万倍财富恐怕难以报答。猪头、驴脚都分明可见,佛地今生扫未休。 【译文】 常常有一分一毫的东西都不可以偷取,每天生成的万倍财富恐怕难以报答。猪头和驴脚都分明可见,佛地今生扫未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常住”与“日生”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贪欲无穷无尽的本质。在佛教中,“常住”是永恒不变的,而“日生”则是瞬息万变的。诗人用这两个概念来比喻人的贪欲
【注释】: 一等:等第,等级。出家:出家为僧或道士。弟子:佛教称受具足戒的人为弟子(受教者)。事师:侍奉老师。如:如同……一样。在堂亲:指长辈的亲人。添香换水:指为老师添香、换水。勤谨:勤奋谨慎。诸天:指佛祖释迦牟尼,他统御三界,是众神之长。鉴照人:佛有“明鉴”之说,意为佛能洞察一切,因此说佛能“鉴照”人。 【赏析】: 此诗是颂佛门中弟子对师父尽忠尽孝的。作者通过描写弟子们对师父的侍敬
资福训童行颂,其十三 廊下逢僧深问讯,门前遇客要相呼。 出家使态宜谦让,莫似愚人礼数无。 注释:在走廊里遇见僧人时,应当深表问候;在门口碰到客人时,应该主动去打招呼。 出家使态宜谦让, 意思是出家人的举止态度应该谦虚有礼。 莫似愚人礼数无:不要像那些愚蠢的人一样不懂得这些礼节
诗句释义 1 彦强求偈:这里的“彦”可能指的是某人的名字。而“求偈”是指寻求佛语或诗作。这可能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形式,要求诗人或作者提供某种主题或思想的表达。 2. 老僧住世非长久:这句中的“老僧”指的是一个年岁已高、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僧人。"住世"通常指在某个时代或社会中居住。"非长久"则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短暂的感慨。 3. 之子春秋正盛年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焚香礼拜莫匆匆,目睹心存对圣容。 忏悔多生尘垢罪,愿承法水洗心胸。 接下来是逐句的解读和注释: 1. 焚香礼拜莫匆匆: - 焚香:点燃香料以祈福或祭拜。 - 礼拜:向神明或先人进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 莫匆匆:不要匆忙,表示要认真对待这一过程。 译文:在祭拜时不要匆忙,要真诚地对待。 2. 目睹心存对圣容: - 目睹:亲眼看到。 - 心存:心中充满敬意和期待。 -
注释:不要让那些愚蠢的人说空话,因为空话说得过多就会没有余地。也不要在黑暗中自认为没人能看到你,因为如果你不能瞒过马相公,那可就太危险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言行谨慎、不轻易说出空洞无物的话语的告诫,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在背后议论他人,以免被聪明的人发现并利用。诗中“莫学愚人说脱空,脱空说得有时穷”的意思是,不应该模仿那些愚蠢的人说那些空洞无物的话,因为这样的话会让人陷入困境
道智更衣参学求偈其一 解析宋代释怀深诗歌意境与哲理 1. 诗句原文 未窥虚空解讲经,个中切忌计工程。 蒲团七个坐不破,岂可等闲明死生。 2. 译文注释 - 未见虚空解讲经:未能理解真空的奥义去讲授佛法。 - 个中切忌计工程:这其中切不可贪图功名利禄。 - 蒲团七个坐不破:七个蒲团上的人坐着却始终没有破损。 - 岂可等闲明死生:岂能轻易地谈论生死之事。 3. 赏析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目为“法照大师求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markdown 诗句解释: 1. 戴角披毛老牸牛,牵犁拽杷几经秋。 - “戴角”可能指的是犄角,这里用“戴”形容,意指牛头上长角。 - “披毛”描述牛身上覆盖的皮毛。 - “老牸牛”中的“牸”(zi)是指母牛,表明这是一头母牛。 - “牵犁”和“拽杷”均指使用牛拉犁或耙等农具。 -
释义:学习书法和经文,出家心地要明确。将来圆顶方袍,事事都成竹在胸。 注释:资福训童行、颂 其五资福训童行颂是唐代僧人宗密所作的一篇佛教诗歌。其中“也要学书也念经,出家心地要分明。”的意思是说:也要学写字也念经书,出家的心地一定要清楚明白。“他年圆顶方袍日,事事临时总现成。”的意思是:将来你能够圆顶方袍之日,一切都能顺利解决。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出家人的期待和祝福
注释:不要谈论别人的长短,因为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能紧闭嘴不说话,那就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劝诫人们要修身养性的诗。诗人以“莫说他人短与长”为开头,警示人们不要过多地谈论他人的是非功过,因为这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接下来,诗人以“说来说去自招殃”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如果人们能够保持沉默,不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那么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