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心猿易纵安教纵,意马难调亦要调。 到老情尘扫不尽,出家四事恐难消。 注释:心猿易纵指的是人的欲望就像猴子一样难以控制,容易放纵。安教纵是指对欲望的控制和调节。意马难调则是说人的思绪像野马一样难以驾驭和调整。到老情尘扫不尽表示人到了老年,心中的情感和欲望仍然无法完全清除。出家四事恐难消是说出家修行的人需要面对的四种烦恼(色、声、香、味)很难摆脱。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欲望和情感的看法
注释:出家人的言行要相互对应,就像行走在薄冰上一样小心翼翼。即使还没有去除烦恼,也要努力去修行,让去留都像僧人那样自在。 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出家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出家人的言行应该相互对应,即言行一致,不能半途而废。同时,他也强调了出家生活的重要性,即使还没有去除烦恼,也要努力去修行,让去留都像僧人那样自在。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出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诗句解析及译文 人定亥 - 注释:人定亥,指的是人定时刻,即子时。在中国古代,子时是一天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刻,常用于修行静坐。 - 赏析:这句诗通过“人定亥”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静坐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住山自有家风在 - 注释:住山,意味着隐居山林。家风,是指家庭的风气或风尚。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强调隐居生活能够培养出独特的家风和精神风貌。
【注释】 首座:佛寺中主持法事的僧人。因首座求偈:因为首座僧人求得一首偈语,所以诗人作此诗以应求。衣底:佛袈裟下。明珠:喻佛家所修之功德。本自圆:本来就圆。个中:指佛家所说的“中道”,即正邪两难之间。无正亦无偏:既不正亦不邪。体取:体会、领悟。先师: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苦口禅:苦口婆心。 【赏析】 这是一首酬和偈。首座僧人求得一偈,作者依韵奉和。全诗用白话直说,没有佛门用语,但句句不离佛经
注释: 1. 探竿影草闲家具:用探竿去试探草的影子。比喻做学问要深入钻研,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现象。 2. 独弄单拈破笊篱(duǒ lí):独自玩弄着筷子挑动着水瓢里的饭粒,好像在破坏一个破筛子似的。比喻对人进行无情打击。 3. 口醭心灰诸漏尽:佛教语,指一切烦恼都消除了。 4. 菱花不拭自光辉:指不用擦拭的镜子自己就会发光。这里用来比喻人的美德不需要别人夸耀。 赏析:
【注释】 ①至禅:到达禅宗。求偈:请和尚给诗。偈,诗的简称。 ②玉偈金言一扫休:意思是说,你用玉做的偈,黄金写的言,统统都不要了,只要一句简单的话语就够了。“一扫休”是“全扫”的意思,意谓全部接受。 ③已灵不重圣何求:意思是说,已经明白了道理和真理的人不需要再去追求圣人所讲的道理了。 ④无常:佛教术语,指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不断变化、无常的。煞鬼:迷信者认为能害人的鬼。 ⑤渠侬:你们。得自由
注释翻译: 在世间,纷纷扰扰的事情已经没有尽头了,只有进入空门才能得到解脱。 应该日夜不停地精进修行,不要白白浪费时间。 赏析: “世谛纷纷没了期,空门得入是便宜。”这句诗的意思是:世间纷纷扰扰的事情已经没有尽头了,只有进入空门才能得到解脱。这里强调了佛法的修行和解脱,以及其对于世俗生活的指导意义。 “直须日夜常精进,莫只劳劳空过时。”这句诗的意思是:应该日夜不停地精进修行,不要白白浪费时间
诗词名句赏析 《洞庭十二偈·其八》解读 1. 诗作原文 晡时申,自笑平生懒是真。 白发苍颜陪奉少,听渠欢喜听渠瞋。 2. 注释与译文 - 注释: - 晡时申:“晡时”指傍晚时分;“申”为时间单位,此处特指傍晚。 - 自笑平生懒是真:自嘲自己一生懒散,不愿追求真实。 - 白发苍颜陪奉少:形容年纪已高,但仍尽力迎合他人,贡献微薄。 - 听渠欢喜听渠瞋:形容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喜怒无常。 - 译文
【注释】 侩:旧时称做买卖的人。 成于:指人名。 金山:山名。 住破屋:住在简陋的茅舍里。 有不下山:没有离开过。 戒喜其孤洁:喜欢它孤傲、洁净。 赠之以偈:赠送诗篇。 歇得心时自少魔,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 【赏析】 《金山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谪黄州时期的作品,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末夏初。此诗以“金山”为题,描写了金山寺在诗人眼中的形象,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恶之情
注释: 1. 黄叶止啼知即已,敲门瓦子亦休留。 译文:树叶落下时不再发出声音,你敲门我也不会再停留。 2. 虚空讲得真经后,解笑当年石点头。 译文:当你在虚空中讲出真正的佛法之后,我就能笑着看着石头点头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修行的场景。首先,黄叶止啼知即已,敲门瓦子亦休留",这句话描述了僧人的修行态度,他已经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即使听到树叶落地的声音也无动于衷,甚至连敲门声也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