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道智和尚更衣换装,参拜佛祖,求得一首偈语。其二: 妙句玄言一切休,只看露地一头牛。 忽然鼻孔芒绳断,吼月耕云便自由。 赏析:本诗是一首禅宗诗歌。诗人道智和尚在参学过程中悟到了佛理——一切皆空,只看到牛头露地,便觉得自在了。这牛,不是普通的牛,是“芒绳”的牛,芒绳断了,牛就不受束缚而自由了。这里的芒绳就是佛教中的执着、分别、执著和妄想
【注释】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洞庭湖周围有十二个小洲。 黄昏戌:黄昏时分戍守边疆的士卒归来。 有口何妨长挂壁:有嘴为何要挂在墙上呢? 半帘秋色卷西风,一点青灯照茆室:半扇窗帘被秋天的景色遮住了一半,西边的风把帘子掀起来了,一盏青灯光从窗里透出,照亮了茅草盖的小房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湘西边陲某地所作。“洞庭”指诗人所居之地。“戍”,驻守。“有口何妨”,意为有嘴巴又何必挂起来呢
《洞庭十二偈其五》是宋代诗人释怀深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樵夫来到江边,向诗人诉说人间的纷扰和战争带来的苦难。这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禺中巳:禺中指的是农历月份,巳则是地支之一,合起来即指农历四月。这个时期通常与春天有关,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 樵夫来说人间事:樵夫是古代的一种职业,他们通常在山林中砍柴以谋生
洞庭十二偈 其十二半夜,子时,纸帐松床睡得正香。翻身不觉念起人生烦恼和劳累,哪个人没有经历过心识使的折磨? 注释: - 夜半 子时: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子时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纸帐松床睡方美:用纸做的帐子,松软的床铺,睡得很舒服、很美好。 - 翻身不觉念劳生:翻了个身却突然想起人生的种种烦劳和劳累。 - 几个不遭心识使
食时辰,粥饭精粗养病身。 落苏苦荬今年少,谁念庵中瘦损人。 注释与赏析: - 诗句翻译与解析: "食时辰" 指的是用餐的时间,“粥饭精粗养病身”表明饮食虽简单却能滋养身体。"落苏苦荬今年少" 可能是指某种植物的季节性减少,而“谁念庵中瘦损人” 则反映了僧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 - 文学手法分析: 这首诗运用了平实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主题,通过描绘日常的食物和环境,反映出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注释: 洞庭十二偈: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景色的诗,共十二首。 其七:这是第七首。 日昳未: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撩起:撩起袖子,形容做事的样子。 布裙闲扫地:穿着布裙,悠闲地打扫庭院。 庵舍荒凉无客来:庵堂和房屋都很荒凉,没有客人来访。 黄犬因何吠:门前的狗为什么会叫个不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诗人在日暮时分,撩起袖子,穿着布裙,悠闲地打扫着庭院。然而
注释:日落酉时,光境前头岂是长久的。 再无佛法可商量,听他衲子交横走。 赏析:此诗表达了僧人对世间法、出世间法的不执着和超脱。在佛教教义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都是讲世间法的,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是出世间法。这首诗就是表达出世的心境,"日落酉时",意味着到了日暮时分,也就是到了黄昏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切都归于平静,一切皆为空相。 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
灵岩披云台十颂其五 当年吴越日相攻,蚁斗蜗争不少容。 范蠡西施伎俩尽,青山依旧白云中。 诗句释义 1. 当年:指过去的某个时期,这里特指吴越地区的历史。 2. 吴越:指古代中国东南部的吴国和越国的部分地区,历史上这两个国家经常发生冲突。 3. 日相攻:每日不断地进行攻击或斗争。 4. 蚁斗蜗争:蚂蚁之间为了领土争夺、蜗牛之间的领地斗争。比喻小国之间为利益或地盘互相争斗。 5. 不少容
【注释】 灵岩披云台:指庐山的东林寺。披云,披开云雾,指登上东林寺;东林寺位于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十颂:这里泛指佛家语,意即《十方佛名经》所载的诸佛菩萨之名。此诗为庐山东林寺僧惠能所作的偈文,其内容大意是赞美月圆如面之景的。 隈岩:山岩的边沿。水边:水中。谢(qī):感激、感谢之情。洞庭峰顶月:指月色。月到洞庭湖时,光芒四射,犹如满月,故有此说。十分圆:极其圆满。 【赏析】
【注释】 日出卯:太阳在东方初升。参禅:指禅宗的参悟。切忌生机巧:避免用机巧的手段。衲子:僧人的代称。学虚头:学得虚伪做作,装模作样。曾:曾经。言饱:说已经吃饱。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僧人对参禅悟道的看法。开头两句说,早晨起来,不要耍什么花招儿,要直截了当地去参禅。第三句指出,近来有些学佛的人,总是学那些装模作样的家伙,不是真正地参禅悟道,而是装出一副大模大样、无所不知的样子。最后一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