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深
【注释】 披:揭开。云台:指《云笈七签》中的“十方诸天菩萨真形图”。 颂:赞辞。 莫笑山僧语句粗,真情何处著工夫。 真情:真挚的情感。 用尽精神讨,缘木何曾觅得鱼。 寻访、搜寻、追求、探求的意思。缘木:攀援树木。 【赏析】 《灵岩披云台十颂·其十》,作者佚名,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以山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
诗句解析 - 不唯禁足,亦乃禁口:不仅限制了身体行动(如走路、跑步等),还限制了言语表达(如说话、唱歌等)。 - 不唯禁口,亦乃禁手:不仅限制了语言表达(如说话、唱歌等),还限制了手势动作(如握手、挥手等)。 - 不唯禁手,亦乃禁心:不仅限制了身体动作(如握手、挥手等),还限制了内心想法(如思考、想象等)。 - 禁心不禁口,日日嫌佛丑:即使心里不犯戒(如不念经、不打坐等)
洞庭十二偈 其六 注释:太阳在南方,午时正当时,用石铫煮瓦炉中水烧火。我独自拾柴生火,为的是自煎茶,笑看儿童玩耍。 赏析:诗人以闲适的笔调,写自己悠然自在地品茗、读书、吟诗的生活乐趣。他以“日南午”点明时节,又以“瓦炉石铫闲家具”点出生活用具的简陋,却能“拾薪吹火自煎茶”,“与儿童相尔汝”,可见诗人心境之闲适,生活之简朴
【注释】 灵岩: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云台:指灵岩寺中的石刻佛像。十颂:佛教经文,共十卷。兀坐:盘膝端坐。禅流:禅宗。森罗万象: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有生有灭,生生死死,无穷无尽,所以叫森罗万象。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兀坐云根懒举头”,是写诗人坐在灵岩寺里,盘腿打坐,懒得抬头观看。“云根”是说山根,即山脚,这里借指灵岩山;“懒举头”是说懒得抬眼观看
注释:清晨的湖山,层层叠叠,美景令人陶醉。在这美丽的自然中,我更想探讨其中的玄妙之处。而那七十二座山峰,一定会嘲笑我这个凡人吧。 赏析:此诗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作。首句“平旦寅”点明时间,描绘出洞庭湖清晨时分的美丽景色。第二句“叠叠湖山触目真”进一步描绘了湖山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第三句“个中更拟论玄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思考。第四句“七十二峰应笑人”则将自然与人进行对比
【注释】: 鸡鸣丑,一声唤起庵中叟。 披衣蹈月听松风,人间万事慵开口。 “鸡鸣丑”即寅时,是古人一天之中从夜晚进入黎明的开始。 披衣蹈月听松风,形容僧人披衣踏着月光聆听松涛。 人间万事慵开口,指世间的琐事懒得去说。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和尚在凌晨鸡鸣时分,披衣踏着月光,聆听松涛的声音,对于人间的琐事则感到懒得开口。诗人通过描绘出一幅宁静、幽远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每句诗都对应着诗句中的关键字,以下是逐句解释: - 枯髅酒色财气颂 其四:这是第四句,意思是说那些被名利和财富所困扰的人,就像枯骨一样。 - 偶然一语不相投:意思是说有时候,我们说的话并不一致。 - 努目挥拳汗欲流:意思是说有时候,我们因为意见不合而愤怒地瞪大眼睛、挥动拳头,汗水都要流下来。 - 若悟形骸同逆旅: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旅居的地方
注释:灵岩披云台的第四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美丽的景色。春暖花开,岩花处处红艳,住山境界乐无穷。劳生奔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这些诗句就像耳边的声音一样,让人难以忘怀。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里灵岩披云台的美丽景色。诗人用“春暖岩花处处红”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和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接着,诗人以“住山境界乐无穷”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了一种宁静、愉悦的生活态度。最后
【注释】 “披”:同“披”,穿。 “逐句寻言总失真”:指对每句诗都要仔细分析,就会失去原意。 “莫将情解斗尖新”:指不要把个人的感情强加到别人身上。 【赏析】 此诗为《灵岩披云台十颂》之八,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禅宗的门下弟子难能可贵,但往往在解读诗句时,不能把握住原义,而只抓住字面上的意思,这样就容易产生误解。因此,他劝诫人们不要将个人情感强加于人,否则会伤害他人
【注释】 灵岩披云台:在今江苏苏州西南,相传为晋王献之读书处。披云:指披开云雾,登上山顶。 十颂:指《灵岩山诗十首》。 松间石上:指山林中岩石上。自悠悠:任其自然。 田园:指田园风光。争疆界:争夺疆土。 大地:指天地。一指头:指天与地的界限。 【赏析】 此诗是《灵岩山十咏》中的第九首。诗人通过对灵岩披云台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歌意境优美,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