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昶荣
【注释】 登恒春南城楼:登上恒春南面城墙上的高楼。恒春县,今属台湾省。南城楼,指位于恒春县城南方的城楼。 城外层峦城上楼:城外层层叠叠的山峰在城楼上回荡。 南来有客此勾留:这里有个从南方来的客人在这里停留。 龙潭水浅田园在,猴洞亭高石径幽:龙潭水浅,田园依然存在;猴洞亭高,石径幽深。 扑面凉风疑异候,关心明日是中秋:迎面吹来的清风让人感到季节的变化,担心明日就是中秋节了。 披荆斩棘非容易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一位官员在任期结束后返回原籍时的心情和感慨。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 1. 逾限被议自蜀旋里留别诸同寅之ㄧ - 逾限:超过了规定的期限。 - 被议自蜀:因某事被朝廷议论,自己从四川(古代地名)返回。 - 旋里留别:回到故乡后留下告别。 - 诸同寅:各位同僚或同事。 - 之事何须骚首问:这件事(离开的原因)不需要用诗词来表达。 2.
携手长亭折柳枝,相逢巴蜀忽相离。 风尘有债儒冠累,天地无情仕路歧。 逾限非关民社事,去官偏遇圣明时。 登楼王粲吟怀苦,万里归心托子规。 赏析: 江昶荣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仕途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携手长亭折柳枝,相逢巴蜀忽相离",诗人与朋友在长亭相聚,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战争而不得不分离,这反映了他对于战乱导致的离别深感无奈和痛心。"风尘有债儒冠累,天地无情仕路歧",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在朝为官的朋友的,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我们来看看诗句: 孤舟江上一帆风,东望沧溟晓日红。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景图,诗人独自乘坐一叶扁舟,船帆在风中摇曳,远处的海面被初升的太阳染得一片通红。这里的“孤舟”、“一帆风”和“沧溟”(大海)都是关键词,分别代表了孤独、自由和广阔。诗人通过这些词汇,展现了自己的心境,他既渴望自由,又感到孤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四句,每两句成一联,中间两联分别用典,最后以“伫盼归鸿破晓烟”作结。前两联写自己仕途失意,宦海翻波;后两联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希望早日回归故土的愿望。此诗中“梁间燕子”是作者化用的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谢氏有燕飞垒巢于东山之侧。“梁间燕子”代指谢安。“伫盼归鸿破晓烟”则是作者化用的典故,出自《南史·江淹传》
城外层峦城上楼,南来有客此勾留。 龙潭水浅田园在,猴洞亭高石径幽。 扑面凉风疑异候,关心明日是中秋。 披荆斩棘非容易,只望贤能百里侯
携手长亭折柳枝,相逢巴蜀忽相离。 风尘有债儒冠累,天地无情仕路歧。 逾限非关民社事,去官偏遇圣明时。 登楼王粲吟怀苦,万里归心托子规
忽闻姓氏挂弹章,捧檄西来梦不长。 廿载功名如画饼,一肩行李剩诗囊。 同城作客情难别,干禄荣亲愿未偿。 此事何须骚首问,九霄云外色苍苍
江昶荣,原名上蓉,字树君,号秋舫,清六堆竹围庄人(今屏东县内埔乡)。 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九年(1883)登进士第。 在朝廷派为四川即用知县后,因中法战争爆发,闽台海道受阻,隔年始抵达四川,竟被朝廷误认为抗命而遭革职。 江昶荣复官无望欲返台湾,成都好友为其饯行,即席赋诗〈逾限被议自蜀旋里留别诸同仁〉四首,四川道台杨春樵评曰:「一字一泪,不觉同声一哭。 」此诗因而传扬四川,前来拜谒者不断
江昶荣,原名上蓉,字树君,号秋舫,清六堆竹围庄人(今屏东县内埔乡)。 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九年(1883)登进士第。 在朝廷派为四川即用知县后,因中法战争爆发,闽台海道受阻,隔年始抵达四川,竟被朝廷误认为抗命而遭革职。 江昶荣复官无望欲返台湾,成都好友为其饯行,即席赋诗〈逾限被议自蜀旋里留别诸同仁〉四首,四川道台杨春樵评曰:「一字一泪,不觉同声一哭。 」此诗因而传扬四川,前来拜谒者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