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祐
这首诗以赞美湘东的美景和表达对友人张观的深情厚谊为主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并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第一句“羡尔湘东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观离开湘东的羡慕之情。这里的“羡”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期待,他希望张观能够欣赏到湘东的美丽风光。 第二句“烟花尚可亲”,描绘了湘东烟花的美好景象。这里的“烟花”指的是烟花绽放时的绚丽多彩,诗人用“尚可亲”来形容烟花的美
【诗句释义】 句容县东青阳馆作 句曲:即句曲山,在今江苏省句容市北。千峰:指句曲山有一千座山峰。暮:傍晚时分。归人:指诗人自己。向远烟:向着远方的烟雾。 风摇近水叶,云护欲晴天。 近水叶:靠近水面的树叶。云护:云朵护卫着。欲晴天:将要天晴了(天气转好) 夕照留山馆,秋光落草田。 夕照:夕阳的余晖照耀。山馆:山上的馆舍、亭台之类建筑。秋光:秋天的光线。落草田:落在田间。 征途傍斜日,一骑独翩翩。
晚春宴无锡蔡明府 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 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 别日归吴地,停桡更一过。 注释: - 茅檐闲寂寂,无事觉人和:在静谧的庭院里,我感受到了宁静和和谐,没有世俗的纷扰。 - 井近时浇圃,城低下见河:靠近井的地方经常有人浇灌菜园,城下可以看到河流。 - 兴缘芳草积,情向远峰多:我的情绪被春天的芳草所激发,情感也倾向于远处的山峰。 - 别日归吴地
注释: 十年后,我还手握着御史的宪章,万里之外独自回到了春天。 故乡国中,我遇到了一片芳草,而我的老朋友也在青云之中出现。 潘岳已经头发花白,陶潜原本家贫。 我们相送于京口,停船的时候,泪水满头巾。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十年犹执宪”,诗人回顾了过去的十年,虽然他已经担任了十年的御史,但他的心仍然像那遥远的春天一样,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注解】 ①独孤拾遗:唐代诗人独孤及,曾任拾遗。先辈:前辈。先:在……之前。赴:到。上都:唐朝京城长安。②寒烟:初春的薄雾。③转曲:曲折迂回。遥峰:远处的山峰。④涛:大波浪。极浦:最远处的湖岸。⑤黄阁:中书省(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地方。⑥献赋:指参加考试并取得功名。封事:密封的奏章。天:皇上。⑦日趋:形容走得快,这里指迅速进入朝中。应忘:应当忘记。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年)春
【注释】 韦郎中:姓韦,官为郎中。 冯轼贵:冯(féng),古代的一种车前横木;轼(shì),车前横板,供人立着的横木;贵,指地位高贵的人。 泛:泛舟。 逼岸:靠近岸边。 回桡:调转船桨。 映花双节驻:映(yìng),照耀;节,指桨;驻,停留。 伯劳飞:伯劳,一种鸟,其形似燕子,但比燕子稍大一些;飞,指飞翔。 醉与群公狎:醉与,醉酒之后;与,给……带来乐趣;群公,指同僚。 狎:戏弄。 春塘露冕归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描述,判断赏析的角度。此题中,“万卷长开帙”中的“帙”指的是书套,是说韦邕少府读书很多;“千峰不闭门”中的“门”“不”都是指山的险峻,是说山势陡峭,无法攀登,形容山高路险。另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解释。例如:“负笈”,背上书包;“丹墀”,皇帝的台阶前。最后要注意题目所要求的赏析角度。
送裴宣城上元所居 水流过海稀,尔去换春衣。 泪向槟榔尽,身随鸿雁归。 草思晴后发,花怨雨中飞。 想到金陵渚,酣歌对落晖。 注释: -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深情厚意。 - “水流过海稀”:形容离别之痛,如同海水般难以承受。 - “尔去换春衣”:指友人即将离去,需要准备新衣迎接春天的到来。 - “泪向槟榔尽”:泪水已流干,形容离别之情深重。 - “身随鸿雁归”
``` 为郎复典郡 - - - - - 为郎(担任官职)复典郡(再次出任郡太守) 锦帐映朱轮(华丽的锦帐中,挂着红色的车帷) - 译文:作为官员,我再次被委任为郡守。 露冕随龙节(戴着官帽,跟随龙旗节) 停桡得水人(停下船桨,遇见了水乡的人) 早霜芦叶变(清晨的霜打在芦苇叶上) 寒雨石榴新(春雨中的石榴花盛开) 莫怪谙风土(不要奇怪,因为熟悉这里的风景和习俗) 三年作逐臣(三年后,我将被放逐)
【注释】 涔阳:今湖南安江县东南。毗陵:今江苏常州市。北固:指长江北岸的石头山。南徐:指江南徐州(今江苏徐州市)。 赏析: 《留别毗陵诸公》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首联写诗人久任涔阳县令,忽然又回到家乡;颔联写辞官后离别家乡,流落他乡,时值离乱;颈联写自己离开故土,来到北固滩和南徐州;尾联写诗人在分别时的心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