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
少年游·壬寅端午柬李蒲汀二阕 谢山翁:感谢山中老人。馈我过端阳:馈赠给我过端午节的瓜果,即《后赤壁赋》中所说的“以五月戊午之日,如四日之长”的意思,这里指送端午节的礼物。瓜豆:泛指瓜果。过端阳:过端午节。端阳,即五月初五端午节(农历)。香梗:粽子的包裹物,这里借代粽子。浮蚁:指酒面泛着泡沫。风物:自然风光。吾乡:自己的家乡。 无奈感时添客虑:面对时世,增添客人的烦恼。向谁行:向谁诉说呢
绮罗香 雨过盆池,风吹荷叶,绝胜银塘幽意。几朵仙葩,绰约杨家姊妹。斗红妆、映水朱妍,洗素容、凌波玉腻。小亭中、琥珀杯浓,相看不觉同花醉。 却羡东邻老子,散发碧山楼,顿添芳思。自谱新词,一曲与花争媚。恐西风、容易惊秋,对南薰笑歌休弃。况光阴、暮景如驰,只索牢牵辔。 【注释】 ①绮罗香:词牌名。此为长调。 ②盆池:盆子积水的小池塘。 ③荷叶:荷花的叶子。 ④银塘:指荷塘,银塘即荷塘。
南山寿贺吴山泉宪副六十 望着向南的一颗星星,光芒照耀着三阶。有仙翁、穿着紫袍金带,佳辰海上筵开。数落流年,才满花甲,论风采独步霜台。晚岁功名,诸郎科第,占却人间五福偕。遥瞻祝,青天岱岳,翁寿并崔巍。还歌咏,日升川至,山有台莱。 羡吾乡,苏山甘水,钟灵辈出奇材。念当年,东山灯火,幸此日北阙风雷。契重金兰,情深葭玉,廊庙江湖共此怀。念同庚初度,与翁不得共衔杯。伫看取,乔迁赴阙,丹诏飞来。 赏析:
【注释】: 壬寅: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李焘时年四十九岁。蒲汀:即李焘。柬(biàn)李蒲汀:写信给朋友。二阕:两首诗。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端午节写给友人李焘的两首诗,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及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心情。 开头一句“蒲泛金觞,黍包玉粒”点出端午节,用典出自屈原《楚辞·招魂》“五谷芬香,黍稷芳香。”蒲泛,指端午节吃粽子;金觞,指端午节的龙舟赛,以金为饰,象征尊贵;黍包,指端午节食粽
少年游 · 壬寅端午柬李蒲汀二阕 旧筑草堂,周遭碧水,宛在象山阳。二十四岩,花明竹媚,真个是仙乡。 洲渚玲珑江草碧,鸥鹭自成行。静倚吟筇,闲移钓艇,万事罢思量。 注释 旧筑(jiù):指自己以前所建的草堂。 碧水:绿色的水面。 宛(wǎn)在象山阳:好像还在象山东面。 二十四岩:有二十四个岩洞。 花明竹媚:花儿明亮,竹子柔美。 洲渚(zhǔ):水中的小岛和沙洲。 玲珑:精致而小巧。 江草
西江月·次朱希真三阕宝泽楼前明烛,琼恩堂后焚香。金盘瓜果侑瑶觞。等待团圆月上。 端拜广寒仙姊,遥瞻北斗星皇。朱颜不改寿年长。更愿麒麟早降。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西江月·次朱希真三阕》中的前三句。它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夜晚场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1. 宝泽楼前明烛 “宝泽楼”是一座华丽的宫殿,而“前明烛”则意味着在这座宫殿的前面点燃了明亮的蜡烛。这里的“明烛”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注释】 忆少年、作客洪都,几度西山南浦。 从倚滕王高阁上,落日风帆遥聚。 凝望处。爱匡庐山瀑如川注。 鸟歌花舞。向孺子孤亭,云卿旧宅,时复携游去。 悔当时,错把蟾宫高步。 荏苒青春虚误。 朱衣玉带黄金殿,忘却丹丘玄圃。笑匆匆、绿鬓巳成丝,弹指能几许。春来自语。且酌酒花前,放歌溪上,不管青山暮。 【译文】 少年时期我作客在洪州,多次登上西山南渡口。倚靠在滕州(今江西赣州)的滕王阁
【注释】 独坐灯前。清兴修然。览新词、尽是遗编。风流谷老,豪宕坡仙。最爱它、气格高,辞锋健,意机圆。 太白临川。一代称贤。欧阳子、千古争妍。词场三味,妙理难传。真个是、下诗坛,入画品,出文筌。 【赏析】 此词为酬答杨正仪惠赠《古今词抄》之作,作者在序中自述其创作态度与风格,表明自己对于词的崇尚与推崇。词以“行香子 · 答杨正郎仪惠古今词抄”为题,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即事成章,一赞一咏,语简意深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填写诗句、译文和赏析,考生应先回顾诗作的具体内容,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筛选、对比,然后进行填写。 “法驾导引”意思是说:皇帝的车队引导着您。“曲书葛仙飞升台”意思是说:请听葛仙的《曲书》,那飞升台上的故事,令人向往。“丹崖上,丹崖上,立壁倚青冥”,意思是说:在丹崖之巅,高高耸立着石壁,依傍着苍茫的蓝天
西江月·次朱希真三阕岁月急如流水,功名虚似浮云。何须劳苦百年心。行止繇来是命。 岂得人情胜旧,从教世事更新。笑谈且与俗相亲。好恶胸中自定。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又名《醉蓬莱》、《秋蕊香》、《太常引》等。双调,四十九字或五十字,上片八句五仄韵或六平韵,下片八句五仄韵,前后片各四仄韵,两结各三平韵。 次:再次,重复。 朱希真:即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诗人、音乐家、画家。字公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