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作客洪都,几度西山南浦。从倚滕王高阁上,落日风帆遥聚。凝望处。爱匡庐、烟中瀑布如川注。鸟歌花舞。向孺子孤亭,云卿旧宅,时复携游去。
悔当时,错把蟾宫高步。荏苒青春虚误。朱衣玉带黄金殿,忘却丹丘玄圃。笑匆匆、绿鬓巳成丝,弹指能几许。春来自语。且酌酒花前,放歌溪上,不管青山暮。
【注释】
忆少年、作客洪都,几度西山南浦。
从倚滕王高阁上,落日风帆遥聚。
凝望处。爱匡庐山瀑如川注。
鸟歌花舞。向孺子孤亭,云卿旧宅,时复携游去。
悔当时,错把蟾宫高步。
荏苒青春虚误。
朱衣玉带黄金殿,忘却丹丘玄圃。笑匆匆、绿鬓巳成丝,弹指能几许。春来自语。且酌酒花前,放歌溪上,不管青山暮。
【译文】
少年时期我作客在洪州,多次登上西山南渡口。倚靠在滕州(今江西赣州)的滕王阁,观赏落日中的大江帆影。眺望着山巅的瀑布,像江河一样奔流直下。欣赏着鸟儿歌唱和花香舞蹈。曾经到过孺子桥、云卿宅等地方游玩。
后悔当初,我没有把蟾宫作为我的奋斗目标。时光荏苒,青春白白地流逝了。我在朱红色的宫服中,穿着玉腰带的皇袍,住在黄金装饰的宫殿里,却忘了在丹丘的玄圃中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转眼间头发已变白,弹指之间已经过了几年。春天来临时,我与自己对话:还是喝酒赏花吧!在溪边唱歌,任凭青山在暮色中消失。
【赏析】
此词是晁补之为友人吴琚而写的一首送行词。吴琚以“三台妙用,两制宏猷”名于一时(见《宋史·艺文志四》)。他曾任中书舍人,知建昌军,后因直言触忤秦桧被贬,出知河中府。这首词就是吴琚出贬河中府时所作。词中抒发了作者对友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并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关切之情。全词写景抒情,情中有景,意中有象,情景交融。
上片起首两句回忆当年作客洪州的情景。洪州即今江西南昌,是当时的一个著名郡治。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洪州城周回六十里。”词人在洪州时曾多次登临滕王阁。滕王阁旧址在江西南昌市东面沿江的赣江东岸,故址在今赣江中段北岸,今名秋水广场附近。滕王阁始建于唐初,唐代文学家王勃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滕王阁序》,使滕王阁闻名遐迩,成为文人墨客游览之地。词人在此登楼远眺西山南浦,极目江天,不禁心潮起伏,神思飞越,于是便有了下文的描绘。滕王阁上的落日风帆和远处的瀑布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这一句中,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瀑布比作一条河流,这是对大自然的颂扬,也是对自己壮志未伸的一种自慰。
“鸟歌花舞”两句,词人继续描写滕王阁上的景色。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词人仿佛听到了鸟儿的欢歌,看到了鲜花的舞蹈。这些生动的景象进一步激发了词人的豪情,使他想起了当年在孺子桥和云卿宅等地畅游的快乐时光。这里的“云卿”指汉代张良的别号。《史记·留侯世家》:“良尝闲从容步于庭”,张良经常在庭院中漫步,因而得其号“云卿”。
“悔当时”两句,词人感叹过去没有把追求的目标定在蟾宫(月宫),而是虚度了青春年华。这里,词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追求目标比作月亮,将青春年华比作明亮的月光。“朱衣玉带”、“黄金殿”、“丹丘玄圃”都是富贵的象征,词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的高贵身份和富贵生活。然而,他却忘记了在丹丘玄圃中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笑匆匆”两句,词人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年华,感叹时光荏苒,一晃而过。“绿鬓”指年轻时期的头发,“弹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这里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无情的感叹以及对逝去的青春时光的留恋。
上片最后两句写景抒情。词人站在滕王阁上,眺望着远方的青山,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春天的到来,于是便邀请自己一同饮酒赏花,尽情地放歌溪上,不去理会青山在黄昏时的景色。这一句中,词人运用想象和想象中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整首词富有动感和画面感。
下片开始,词人转入对友人吴琚的送行和祝福。“春来自语”几句,词人在想象中与友人进行对话。他问朋友是否还记得当年一起游玩的日子?是否还保留着那份美好的回忆?这些问题反映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且酌酒花前”两句,词人祝愿友人在即将到来的旅途中能够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在这里,词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酒杯和花朵赋予人的情感和愿望。同时,这也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担忧和关心。“不管青山暮”一句,词人用“不管”一词来表达自己对友人远行的态度,既表示自己愿意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又表现出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结尾两句,词人再次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期许。他祝愿友人在旅途中能够遇到美好的事情。这里,“青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机会;而“莫负平生心”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这两句表达了词人的高尚情操和美好祝愿。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来表现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词人以山水为背景,以自然景观为载体来抒发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词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首词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