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
注释:母亲健在时,儿子的衣服单薄;母亲去世后,三子都受冻寒。名列四科之首,孝为百行之原。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写闵损的事迹,赞美他的孝道品质,同时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闵损因母去而衣单寒,名冠四科之首,孝为百行之源的感人事迹,体现了诗人对于孝道的推崇和赞美
【注释】 漫成:随意写成的诗。沾泥:落花粘在泥土上,指落在泥土中的花瓣。莫遣:别让,不要。随风乱飞:任风飘散。 【赏析】 这是一首咏花的诗,全诗用拟人手法,以花自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美好难存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落花,后两句写自己对落花的态度和看法。“宁教花片沾泥,莫遣随风乱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与其让花片落在地上,被人踩踏、玷污,不如让它沾着泥土,保持春天的颜色
【注释与赏析】 漫成二首其一: 东家西家蝴蝶,南园北园杏花。 明日花飞蝶去,不知春在天涯。 译文: 东边西边的蝴蝶在飞舞,南边的花园北边的花也在开。 明天花儿就会飘落蝴蝶也会飞走,不知道春天已经飘到很远的地方了。 注释: 漫成二首:这是《江雪》一诗的第二部分。 其一:指第一首《江雪》。 东家西家:泛指各处人家。 蝴蝶:这里比喻飘荡不定的人、事。 南园北园:泛指各处园林。 杏花:一种植物,春季开花
注释: 1. 题伯瑜泣杖:这首诗是写给伯瑜的,所以叫做“题伯瑜泣杖”。 2. 母昔杖儿身健:母亲过去总是用杖子打自己的儿子,让儿子身体健康、强壮。 3. 母今杖儿力微:但是现在母亲却开始用杖子打自己了,因为儿子的身体已经不再健康、强壮,力量也在渐渐减弱。 4. 孝子之心爱日:孝顺的儿子会珍惜每一个日子,因为他知道每一天都代表着生命,而生命的逝去是无法挽回的。 5. 喜惧之年可知
诗句释义: - 青裙女儿双髻螺: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她穿着绿色的裙装,头戴着发饰。 - 唱得吴宫子夜歌:她唱的是来自古代吴国(即现在的江苏地区)的宫廷歌曲。 - 酒醒月明眠不得: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月亮高悬,她却无法入睡,因为酒意未消。 - 秋风吹落洞庭波:秋风劲吹,洞庭湖上的波浪被吹得四散开来,形成了一幅秋天的景象。 译文: 绿色的裙子,少女的发髻就像螺壳一样光滑。 唱起吴国的宫廷歌曲
【注释】 今年七十有四: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 一岁三百六旬:一年有三百六十天。 故园桃李:故乡的桃树和李树,比喻故乡的人。 几度青春:多少次的青春年华。 【赏析】 《老至》是一首七言律诗。开头两句点明自己已到“七十有四”之年,并说一年中有三百零六日,这是对时间的一种夸张的说法。三四句写自己的经历:看过故园的桃李,不知过了多少回的青春。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回忆来表达自己对故乡
【注释】 二十四番花信,三千里外乡心。 “二十四番花信风”出自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三千里外:形容路途之遥。 指:用手指算。落梅消息:比喻时令的变迁。 从头数到如今: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很慢,或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深。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首二句说,二十四番花信是花开时节的征兆,而作者在三千里之外,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后两句说
【译文】 山前马嘶苜蓿花, 山下麻茹胜蕨芽。 细肋沙羊割红玉,不识雪水夜煎茶。 【注释】 滦河:今河北省滦河。竹枝词:一种民歌,以七字句为主。其体裁有单调、双调两种。单调者为七言四句;双调者则为七言八句。多咏风物人情,兼及时事政治。此诗即用双调体,故每句七字。王继学:生平不详。滦河,在今河北唐山市西南。苜蓿花:即苜蓿菜。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可食。山前:指滦河西岸。 细肋沙羊:即细肋羊。沙羊
胡奎的《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 其三》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人间情感交融的诗作。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诗句原文: 滦河杏花如雪匀。小雨三日不生尘。 垆头少妇劝郎酌,花如人面草如茵。 2. 译文: 滦河畔的杏花像白雪一样洁白且匀称。小雨持续了三天,却让大地恢复了洁净。 在垆边的女子热情地劝酒,杏花的美丽就像女子的容颜,而草地如同柔软的地毯。 3. 注释及赏析: - 滦河杏花如雪匀
注释: - 西山日落东山黄:指的是夕阳西斜,西山的余晖映红了东方的山。 - 侬唱竹枝行晚凉:指我唱着竹枝词,享受着傍晚的凉爽。 - 十幅蒲帆弓样满:指的是有十张纸制的风帆,形状像弓一样丰满。 - 南风吹过白龙堂:指南风吹过白龙堂。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人在黄昏时分,独自在太湖边唱歌的情景。通过描绘西山日落和东山黄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歌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