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马嘶苜蓿花。
山下麻茹胜蕨芽。
细肋沙羊割红玉,不识雪水夜煎茶。
【译文】
山前马嘶苜蓿花,
山下麻茹胜蕨芽。
细肋沙羊割红玉,不识雪水夜煎茶。
【注释】
滦河:今河北省滦河。竹枝词:一种民歌,以七字句为主。其体裁有单调、双调两种。单调者为七言四句;双调者则为七言八句。多咏风物人情,兼及时事政治。此诗即用双调体,故每句七字。王继学:生平不详。滦河,在今河北唐山市西南。苜蓿花:即苜蓿菜。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可食。山前:指滦河西岸。
细肋沙羊:即细肋羊。沙羊,指产于内蒙古大青山一带的细肋肥羊。割:宰杀。
细肋沙羊,即指沙里旺。沙里旺,产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一带,是著名的优良品种。红玉,指红口白底的良种羊。
不识,不知或不认识。雪水,指雪融的水。夜煎茶,指煮茶。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并巧妙地把景物和人物融为一体。首两句写山前马嘶苜蓿花,山下麻茹胜蕨芽。诗人从眼前景物着笔,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这里“山前”和“山下”都是泛指,并不是实指哪个地方;而“苜蓿花”、“麻茹(萝卜)”和“蕨芽”则是当地出产的农作物。三、四句写细肋沙羊割红玉,不识雪水夜煎茶。这两句诗是第二句的扩展,进一步写景,写景中又暗含着人,写人中又含有情。细肋沙羊是当地有名的好畜牲,诗人通过它来赞美当地的特产。“割红玉”,是指宰杀细肋沙羊,取其肉质鲜美的“红玉”部分烹制佳肴。“不识”二字则写出了当地牧民的纯朴、善良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之情,同时也暗示出当时社会尚处于封建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生活贫困的情况。“夜”字则写出了当时生活的艰苦,突出了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精神。全诗结构紧凑,语言质朴,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