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奎
【题解】 这是一首写登山所见和所感的七言绝句。诗人以“山中人”、“古今”为线索,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展开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永恒之美与人类短暂存在的深刻感悟。 【注释】 1. 在山不见山:在山中看不到山峰,形容山峰之高,远看如同无峰之景。 2. 出山山更好:走出山谷后,看到远处群山更加壮丽。 3. 披衣五更起:天还未亮就起床,形容早起观山的情景。 4. 万仞青不了
【注释】 效陶:效仿陶潜。陶潜(365—427):字元亮,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 言往南山阳:指隐居在南山之下。言往,即言归;南山,即终南山。 白云生其颠:山顶白云缭绕,仿佛是白云从山顶生长出来的。 归鸟共回翔:归巢的鸟儿一起盘旋飞翔。 采采篱下菊,宾至同一觞:篱笆下的菊花盛开,客人到来时也一同饮酒。 醉卧北窗下:喝得醉醺醺地睡在北窗下。 悠然傲羲皇:《庄子·逍遥游》中记载
【注释】 ①敬义斋:敬义堂。②南州:指南阳,古地名。③卜隐:隐居、隐居。大江滨:江边。④尚友:崇尚。⑤古人不可作:古人已不在了。⑥言湮:言语被遗忘。⑦何由:何处。问通津:寻求通达的途径。⑧集义:积聚仁义。⑨主敬:以恭敬为首务。⑩请子:请你。事斯语:奉行这番话。⑩永言:长久地记载。书诸绅:写在身上。绅,衣带下垂部分,用以系结衣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敬义斋时所作
【注释】: 旭日东方来,起送东既白。 山笠野云深,田衣江水碧。 去登千里道,归化三生石。 鹤羽振高飙,迢迢望飞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东游京口而作。“东既白”即指东晋王羲之,他曾任会稽内史。“山笠野云深”句,写朋友乘舟东下,行至浙江,只见山色空濛,云气缭绕。“田衣江水碧”,写江南春色,波光粼粼的江水映衬着一片碧绿的原野。“去登千里道,归化三生石”两句,以神话传说
【注释】 效韦:效仿《诗经》中《野有蔓草》的诗意。 我本麋鹿性,爱兹林壑幽:我天生就是麋鹿的性情,喜欢这深山幽谷的景致。 夕泉分涧落,晴岚出树浮:傍晚的泉水分成两道溪流流淌,晴日的山岚飘散在树林之上。 披襟挹高爽,策杖散烦忧:敞开衣襟来感受那清新凉爽的气息,拄着拐杖散去心头的烦恼。 归鸟引余兴,裴回去复留:归巢的鸟儿引来我的兴致,让我依依不舍地再次停留。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林隐逸生活的诗
题琴轩 南州高士手抱龙门桐,披襟坐磐石,泠泠和松风。 上弦奏鸣凤,下弦鼓飞鸿,寄情山水间,所乐无终穷。 注释:南州高士:指隐逸的高人。手抱龙木桐:手抱龙桐,即抱桐。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美材。龙门: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南面,因有“伊阙”,又称龙门山。相传黄帝曾在此得仙。梧桐:落叶乔木。木材坚韧致密,有美丽的花纹。披襟(披开衣襟):敞开衣襟。磐石:指大石头。泠泠:形容琴声清脆悦耳。上弦:调音为上弦。奏
佳人折花联句 婉婉水边来,盈盈花畔立。 霞侵玉指暖,露沁罗裳湿。 刺密尚迟攀,条长讵能及。 持归玉台前,自掩红颜泣。 注释: 1. 佳人:美女或佳丽。 2. 联句:指女子间相互唱和的诗词。 3. 婉婉:形容女子举止优雅。 4. 水边来:从水边走来。 5. 盈盈:形容女子姿态轻盈。 6. 霞侵玉指暖:指女子手指被晚霞染红。 7. 露沁罗裳湿:指女子的衣服因露水而湿润。 8. 刺密
寄宋纪善三首其一 东海有黄鹄,托巢琪树间。朝浴咸池水,夕息三神山。 翩然上霄汉,翱翔白玉关。 赏析: 本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以黄鹄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东海之边,一只黄鹄悠然自得地栖息于琪树之间。清晨时分,它沐浴在咸池之水中,晚上则休息在神秘的三神山上。这种生活状态象征着超然物外和自由自在。 诗中的“翩然上霄汉,翱翔白玉关”两句
【解析】 本诗题写《金兰图》,是借物喻人的写法。前二句“托根在空谷”,以“金兰”为托根,以“空谷”比喻其生长环境,表明其高洁、清雅的品格;三句“何人撷其芳”,以“何人”为托根,以“芳”比喻其芬芳的品格,表明其高洁、清雅的品格;后二句“置之黄金屋”,以“黄金屋”比喻其高贵的地位,表明其高洁、清雅的品格。 【答案】 译文:英姿飒爽的君子,托根于空谷之中。有谁采撷其芳香,将它置于华贵的殿堂
幽兰在空谷,无人知其芳。 这是第一句,描绘了幽兰生长在深山空谷之中,人们并不知晓它的芬芳。 天风一披拂,置之君子堂。 第二句描述了一阵轻风拂过空谷中的幽兰,将它们放置在君子的书房之中。 擢颖萧艾间,锐叶何辉光。 第三句描绘了幽兰在萧艾之间脱颖而出,其锐利的叶子闪耀着光辉。 盈盈汉皋女,拾翠江之傍。 第四句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汉皋女)在江边寻找翠绿的竹叶,与幽兰相映成趣。 所思隔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