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崧
【注释】: 魁斗山,在福建连江县东。明永历帝朱由榔自广东肇庆入闽后所建。五妃庙,祀永历帝殉难的陈皇后、董皇后、王贵妃、李淑妃、黄淑贞五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将台湾纳入版图,并改置为“东宁府”,以陈永华为知府(知州),陈昌为同知,郑泰等为通判。郑成功去世之后,东宁府改为“东宁县”。 【赏析】: 《题陈永华墓》是清代诗人吴存诗作。此诗通过陈永华的一生来反映当时的历史变迁
病中呈谢四先生 微疾系公忧,驰顾不待车。 足明忘年交,亲切如一家。 雨馀溪路险,苔滑石又斜。 蹉跌出无心,衣履沾泥沙。 入门笑语我,健步老已差。 坐定施刀圭,霍然病顿瘥。 先生悬葫芦,买药人如麻。 女子识韩康,名满昆舍耶。 屈驾肯相就,又屏驺从哗。 自揣农家流,得此已光华。 为我爱惜费,此念尤可嘉。 顾兹一蹶惊,不啻我所加。 平生相厚意,感愧欲自挝。 我病动烦公,二事为根芽。 烂肠因魔汤
注释: 谒延平王祠:拜谒延平王的庙堂。谒,拜访,拜见;延平,即陈永华,明末清初人,字元孝。 三易主:先后被三个不同的君主所统治。 开山庙貌:指陈永华在开山寺(今福建泉州)建立的庙堂。 馨香:这里指庙堂里的香烟弥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明朝灭亡后,陈永华为保护国家领土不被割让而建立的开山寺进行的歌颂。首句“今日海邦三易主”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战乱频繁、国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认识
不饮鹿溪水,弹指俄三秋。 鹿溪多诗人,云集十宜楼。 平生与我好,夺帜骚坛游。 相思命驾访,岂惮道里悠。 主人今陈遵,爱客投辖留。别情未及叙,满案罗珍羞。 嘉宾联袂至,入座偕应刘。洪生老祭酒,最初交契投。 文笔雄绝岛,万物困雕搜。赠我锦绣篇,高唱不可酬。 席罢复纵谈,煮茗南窗幽。焚香读古书,披图看地球。 方今东西帝,争长挥戈矛。海天风鹤时,雅会宁易求。 诸君舞长剑,余欲歌箜篌。时事日以非
注释: 言念我同父,寥落晨星少。 今为田氏荆,昔是桓山鸟。 东西一异居,音尘终岁杳。 闻雁起中夜,看云卧清晓。 华屋诚爽垲,田舍诚隘湫。 倘因省觐来,荒径嘶腰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生活环境变化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言念我同父,寥落晨星少。” 描述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怀念之情,他思念自己的父亲,就像早晨的星星一样稀少。这里的“寥落”一词,形容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诗句释义与译文: 小东山草堂歌 谢先生有好奇癖,避喧诛茆向绝壁。堂成自署小东山,希风乃祖老安石。 堂前秫田类泉明,堂后橘园如李衡。山居兼有生计事,岂徒浪博高隐名。 有时凭高作伎乐,山水丝竹音俱清。中年哀乐藉陶写,一任俗儒嘲风情。 先生行乐不知老,逢人便诩东山好。暮春三月山花开,倾家买酒延客来。 林中扫地置磐石,平稳可以安樽罍。红妆当筵劝尽醉,诸君何可辞深杯。 东山调丝西山应,猿鸟惊啼夜不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误著缝掖衣,治生失其道”:穿错了缝纫衣服的衣服,生活失去了规律。这里用典说明作者在官场上的失意。 “耻为洛阳贾,学种琅琊稻”:以洛阳商人的身份自惭形秽,学习了种水稻。这两句写诗人辞官回家后,决心从事农耕。 “地方苦硗确,天灾忧旱涝”:家乡的土地贫瘠,遭受水旱灾害的困扰
解析 寄居阮家林,贫贱谁记忆? 注释: - 寄居:寄身或居住。 - 阮家林:地名,具体地点不明。 - 贫贱:贫穷和低微。 - 谁记忆:谁能记得? 译文: 我在阮家林寄住,贫穷低贱谁会记得? 多病身常闲,乐道心自得。 注释: - 多病:生病。 - 身常闲:身体不忙。 - 乐道:喜欢谈论。 - 心自得:心情满足、愉快。 译文: 我常常生病,但并不忙碌,我喜欢谈论道理
送侄幼春过海游学 吾兄膝上王文度,不减谢庭之宝树。 先世起家用弓马,汝独苦心向词赋。 千金一字不轻下,文成每有惊人句。 奇峰狂浪生笔端,掷地铿锵协韶頀。 偶然游艺贾馀勇,巧思亦足相贯注。 围棋不落第二品,蹴鞠樗蒱皆独步。 只今年才二十四,文采风流遐迩慕。 但恨操术与时乖,斑斑高隐南山雾。 今朝别我西游学,小弟担簦逐芒屦。 离亲去里初作客,越水闽山慎行路。 迩来震旦新学兴,说富言强士争骛。
拟鲍参军行路难 黄姑织女隔天河, 虽则异居心靡他。 不知君心别后变, 相逢犹道故情多。 奉君中山千日之美酒, 子夜四时之清歌。 歌亦竟不听, 酒亦竟不饮。 翩然拂衣去, 君心一何忍? 回忆当初鱼水欢, 两行泪落沾衾枕! 注释 1. 黄姑织女:指神话中的黄姑和织女,她们被银河相隔,象征爱情的悲剧。 2. 异居心靡他:尽管分隔两地,但心中仍思念对方。 3. 不知君心别后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