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建炎庚戌溃兵犯襄汉,寒食阻趋光化拜扫追慕痛哭因成二诗: 建炎庚戌年,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当时金军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高宗仓皇逃往扬州。建炎五年,金军攻下襄阳、樊城,进至邓州。第二年,岳飞从鄂州率师收复襄阳。金将兀术领兵十万进攻枣阳、随州,岳飞派王贵、王刚等率轻骑袭击,大破金军于长平店。兀术又领兵来攻光化,岳飞率军驰援,击败金军。但不久,张宪被诬杀,岳云遇害,岳飞也被解除兵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并给出必要的注释与赏析: 1. 丙寅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 - 丙寅三月:指的是农历丙寅年的三月。悯雨既雨患未足:指诗人同情天降雨水,但担心雨水过多可能导致洪涝灾害(即“患”)。 2. 别墅相望汉水傍,少年不省问丰荒 - 别墅相望:指两座别墅相隔很近,可以相互望见。汉水傍:汉水上的景色。少年不省:指年轻的人不懂得关心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注释: 天边嵩少远微茫,犹想霓旌驻水旁。 逸态瑰姿何处在,尚应遗恨寄君王。 赏析: 第一首诗中,“天边”指的是洛阳的天边,“嵩少”则是指嵩山和少室山。诗人通过“远微茫”来形容这两个地方的距离之远。而“犹想霓旌驻水旁”则是说,虽然嵩山和少室山的距离遥远,但仍然让人想起那曾经在那里出现的霓裳羽衣舞。这里的“霓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物,象征着高贵和美丽
注释: 宰书三上已间关,见辱功官又大难。 当日之人定谁子,竟无名字在人间。 译文: 宰书三次上达朝廷,见我受辱于官场,又是一大难处。 当年的人啊谁能料到,你竟然没有名字在世间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他的好友李白的。诗中杜甫表达了他对李白仕途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第一句“宰书三上已间关”,意思是说李白的诗作《送孟浩然之广陵》被唐玄宗多次召见,并赐给他封爵(“已间关”是说皇帝屡次召唤他)
【注释】 闵:同“悯”,同情。 丝:细长的东西,这里指雨。 绠縻(gěng mí):汲水器的一种,形似绳索,两头有耳,可系在井上提水。 深秋霖雨想:形容深秋时节连绵的小雨。 欲晴时:快要放晴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细雨的同情。首句以“映空终日但如丝”写出了细雨整天不停歇,像一根根细丝一样。第二句用“安得垂檐似绠縻”表达了诗人对雨天的无奈,因为雨天不能打柴,也不能去田间劳作
题赵表之李伯时画捉马图诗二首 中原无事不粟马,散牧春皋荐草中。 何必西来三万里,龙媒二骏是追风。 注释翻译 - “中原”:指代中国,即宋朝的国土。 - “无事”:没有战事,和平稳定。 - “粟马”:古代用粟米喂马,表示战备。 - “散牧”:分散放牧。 - “春皋”:春日的山岗。 - “荐草中”:在草丛中吃草。 - “西来三万里”:形容距离远,从西边赶来。 - “龙媒二骏”
题目:捉马图 译文: 徒观出塞十四万,讵觉权奇冀北空。 不用执驱名校尉,但令苜蓿遍离宫。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捉马图景。诗中表达了对骏马奔腾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感慨和咏史之情。首句“中原无事不粟马”意味着在中原地区,战马是不可或缺的,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散牧春皋荐草中”则描绘了一幅和平安宁的景象,马儿们在春天的草原上自由奔跑,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临桂令以荐当趋朝置酒召客戏作二十八字遣六从事莅之寿其太夫人 双凫:指两只鹅,古代用鹅来比喻书信。朝天计:指朝廷的选拔官员的计划。一鹗:形容才高的人,像鸷鸟一样威武。荐士书:指推荐人才的书。慈母怜儿:比喻对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译文: 两只鹅象征着书信,朝廷的选拔官员计划即将开始。新提拔的人才就像一只猛禽,为国家选拔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我不忍心让慈母为我担心,她最关心的是我,希望我能早日得到官职
诗句原文:汉家原庙廠雄规,欲及樱桃果献时。岂为夫人能体国,将军本不以家为。 1. 诗句原文: 汉家原庙厂雄规,欲及樱桃果献时。 岂为夫人能体国,将军本不以家为。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汉朝的皇宫宏伟壮丽,想要等到樱桃成熟时献给皇帝。 - 注释:汉朝皇宫(汉家原庙):指汉朝的皇宫,象征国家的尊严和权力。 - 译文:为何要献出自己的家园,难道是因为作为妻子的您能够为国家尽忠吗? - 注释
【注释】 闻荒鸡:听到荒废的鸡鸣报晓。 摧颓:毁坏衰败。 司晨:司晨即守晨,掌管黎明时分报时之职,此处指司天、掌星象等官。 垂华发:头发已白。 起舞人:翩翩起舞的人。 【赏析】 《闻荒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前半首写闻声思旧,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后半首则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全诗以“闻荒鸡”为题,意在言外。荒鸡,即报晓的鸡叫声。此诗借闻荒鸡而引发的种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