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和夏致宏咏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春岚初破晓光迟:“春岚”指的是春天的晨雾,“初破晓光迟”意味着在春天的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时,天空被淡淡的雾气笼罩着。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景象。 2. 青女消馀泫玉肌:“青女”指的是春天的女神,她带来了生命的活力。“消馀泫玉肌”意味着春天的女神消散了冬天留下的寒冷,让大地焕发生机。这句诗赞美了春天的到来。 3
泛舟观雨 云气交流昼窈冥,疾风吹雨杂荷声。 山随明晦姿横出,舟入渺茫诗渐成。 托迹江湖三亩足,放怀天地一身轻。 衔杯不用嗟羁寓,未必乘槎胜此行。 注释: 1. 泛舟观雨:在船上观赏雨景。 2. 云气交流昼窈冥:乌云密布,白昼变得昏暗。 3. 疾风吹雨杂荷声:急风暴雨打在荷叶上发出的声响。 4. 山随明晦姿横出:随着天色的明亮和昏暗,山峰的轮廓也显现或隐藏。 5. 舟入渺茫诗渐成
注释: 种木芙蓉:指种植木芙蓉花。 去岁经冬百卉空,今年多种木芙蓉:去年冬天花草凋零了,今年才多种木芙蓉。 未如蜀国城边望,疑是秋江渡口逢:没有像蜀国城墙旁远望那样,好像在秋天的江边遇见它。 定乏雄蜂来慰藉,应与寒菊伴丰容:肯定缺少雄蜂前来安慰,应该与寒菊花一起盛开。 敢同出水方新句,空自长吟负老松:敢和刚冒出水面的新的句子相比拟,白白地长吟辜负了苍劲的老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木芙蓉的诗
尘缨脱得片时闲,未见弥天释道安。 薜荔半崖双屐齿,沧浪何日一纶竿。 地能容膝皆堪处,心对回光未易看。 试问老僧安底事,不知人世有悲欢。 注释: - 尘缨脱得片时闲:尘缨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名利,脱得片时闲表示暂时摆脱了这些纷扰。 - 未见弥天释道安:弥天指无边无际,释道安可能是指一位高僧或者佛学大师。 - 薜荔半崖双屐齿:薜荔是一种植物,半崖指山的一侧,双屐齿可能意味着在山崖上行走留下了两排鞋齿
注释: 1. 秋来未省举杯频:秋天来了,没有机会举杯欢饮。"省",指有闲暇的意思;"频",多次的意思。这句诗表达出诗人因季节变迁,无法与朋友一同饮酒,感到遗憾和无奈。 2. 却扫空山绝众宾:却扫",表示清理打扫。"空山",指空旷无人的山。"绝众宾",表示没有人参加宴会。这句诗表达出诗人独自清理打扫山间,没有人陪伴他一起欣赏美景的孤独感。 3. 寂历平林方陨叶,扶疏丹桂独生春:寂历",寂寞冷落之意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好友夏致宏的一首,表达了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萧何转漕关中日,绮季逍遥商岭时。 - 注释:萧何转漕指的是汉代的萧何曾转运粮食物资以维持战争期间的供应,这里用来形容好友在艰难时期的付出。“绮季”可能是对朋友的敬称或者昵称,“逍遥”则意味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商岭可能是指商洛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商洛市一带,是历史上的交通要道之一。 - 赏析
下面是《梅二首》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第一首诗: - 两京当日见初开,指诗人年轻时在京城看到梅花初次开放的情景。 - 尚想凌云绕故台,诗人仍然梦想着能攀登到高处,环绕着旧时的楼台赏梅。 - 倚竹姱姿应小驻,诗人想象自己依偎在竹子旁边,停留片刻欣赏梅花。 - 高楼急管未须催,诗人期待在高楼中欣赏急管繁弦,不必急着催促。 - 赏析:《梅二首》第一首描绘了诗人对古梅的喜爱和向往
诗解: 1. 龙山几世阅兴衰(龙山:地名,代指某个地方或事件) - 描述了龙山地区经历多次的兴衰更迭。 2. 依旧春江拍岸来(依旧:仍然,春江:春天的江水) - 尽管历经沧桑,但春天的江水依旧拍打着岸边。 3. 当代衣冠今寂寞(衣冠:衣冠礼仪,代指人物或事物) - 现在的人们(或某种形式的存在)显得孤独、无趣。 4. 百年丘陇自崔嵬(百年:形容时间的长久,丘陇:坟墓) -
【注释】 小轩:即小亭子。西下俯通津:从亭子向西俯视,可以看见大江上通舟船的渡口。通津:渡口。 漠漠春阴日易曛:春天的天气阴暗,阳光容易消失。 白气冒山蒸积翠:白色的云气升到山顶,蒸腾着积聚成一片青翠之色。冒山:上升至山巅,指云气。蒸:蒸腾。积:积聚。翠:青色,这里指草木的绿色。 微风过水聚轻纹:微风吹过水面,在水面上形成细小的波纹。 城鸦飞去秋花夕:城边的乌鸦飞去了,秋天的花也谢了。
新春偶书寄致宏}二年憔悴向庸城,又见椒花倏自惊。孤客殊方怀土意,故人绝塞未归情。此生竟被儒冠误,他日终图后世名。平野春来堪细履,何时与子杖藜行: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新春之际,对自己过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二年憔悴向庸城”,描绘了诗人两年来在庸城(今河南禹州)的困顿和憔悴,这里的“庸城”可能是指诗人当时的居住地或工作地点。接着,“又见椒花倏自惊”,诗人提到又见到了熟悉的椒花